北京持续推进放心消费 强化直播带货虚假宣传等问题治理
【/h/]中新。央广网北京3月13日消息(记者杜燕)今天,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3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报告显示,北京持续加强重点领域治理,推进预付式消费问题治理,并加强直播虚假宣传治理,持续促进安全消费。
【/h/]促进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综合措施
【/h/]北京市场监管部门出台支持平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14条措施,并就优化网络市场监管和服务给出指导意见,组织开展2023年促进网络市场发展、优化平台协议规则专项行动,引导平台企业合规经营、落实主体责任。海淀区成功获评全国首批“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打造了服务平台经济的“北京样板”。
【/h/]统筹推进预付式消费治理。
【/h/]在教育、科技、商务、民政等20多个行业,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推动《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落地实施。商务、体育、文化和旅游等8部门联合发布预付卡合同示范文本12套,推动学科类校外培训、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文化艺术类营利性校外培训等14个行业领域备案和资金存管工作,印制张贴宣传海报40余万张。朝阳区出台《单用途预付卡管理通则》,加强单用途预付卡“全生命周期”监管。石景山区预防和化解预付式消费纠纷的“放心消费”工作法入选全国“乔峰工作法”先进典型。
【/h/]加强直播带货虚假宣传治理。
【/h/]北京市场监管部门将治理直播带货虚假宣传列入“每月一问”,加强行业问题治理。引导平台企业履行网络直播和短视频营销平台自律公约,增强合规意识。制定发布互联网广告企业、广告发布行为、名人广告代言人、金融投资理财等5项广告合规指引,引导企业合规经营。在网络促销季等时间节点,组织重点平台企业召开网络集中促销活动联合指导会,对价格和竞争行为进行提醒和警示。持续开展“铁拳行动”“阳光行动”“守护行动”“整治虚假违法互联网广告”“整治直播营销行业乱象”等执法行动。
【/h/]维护计量领域的市场秩序。
【/h/]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了计量专项监督检查,检查了加油站、眼镜制造和配药场所、医疗机构、餐饮企业、集贸市场、超市、物流企业、涉粮企业和基层粮库等在用计量器具48860台。涉及民生。强制检定涉及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和环境监测的工作计量器具431.8万台。对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进行监督抽查,对洗涤剂、化妆品、酒类、熟肉制品和调味品进行抽查。针对家用冰箱、室内照明LED产品、电动洗衣机、坐便器、花洒等五类产品,开展高效节能节水产品专项监督抽查,促进绿色消费。
【/h/]维护首都良好的价格秩序。
【/h/]北京市场监管部门加强价格行为监管。组织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教育、物业、殡葬、旅游等民生领域价格专项执法行动。夯实明码标价规章制度,加强价格维权机制建设,出台《北京市家用电器维修服务明码标价规定》《北京市机动车停车场明码标价规定》《北京市商品停车场明码标价规定》《道路电子收费停车场明码标价参考范本》等。,从而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在节假日和开学季期间,将发布价格竞争行为提示,并开展价格监督执法,确保资本市场价格秩序稳定。
【/h/]促进商品和服务的标准化
【/h/]北京市场监管部门全面落实《北京2035标准化发展纲要》,支持打造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发布了《北京礼物》旅游商品店基本要求与评价、星级饭店服务质量、农产品批发市场食用农产品入场检验、商品交易场所公平秤设置与管理、婴幼儿照护机构服务等北京市地方标准,编制修订了25项服务领域地方标准。针对冷链即食食品、复合食品添加剂、巴氏奶、烘焙咖啡等重点食品,制定了4项质量管理地方标准,在文化旅游消费、大宗消费、食品安全等领域延续。引导电动自行车协会、美发美容协会等社会团体制定相关团体标准,弥补行业标准空的不足。推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认证机构制定纺织产品同线同标8项认证实施规则和3项团体标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