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旧如旧、化绿成金 这些五一“新惊喜”你打卡了吗?
五一假期,很多由旧街区改造而成的新消费场景非常火爆。如何让网络名人“长红”?这些新的消费场景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修旧如旧》重建老区烟花记忆。
这两天,始建于1933年的上海鸿寿坊迎来了改造开放后的第一个五一假期,单日客流量超过7万人。
央视记者伊娃:我手里拿的是一张80年代的红寿坊老照片。我们可以看到当时还是脏乱差的。如今,这里依然保留着洪寿坊原有的老石库门建筑风格,但通过更新,这里的烟火记忆被重塑。
记者了解到,“红寿坊”曾被誉为“上海西部第一商住街”,但随着近代的年久失修,逐渐失修。去年年底更新开放。“修旧如旧”的鸿寿坊,融合了历史与现代,吸引了众多中外消费者。
网络名人场馆建好之后,如何让网络名人“长红”?洪寿芳的回答是接地气,烟火气。记者看到,很多以前在菜场的小店都搬进了时尚食品套,生意火爆。
弘寿坊市场总监宋佳:以前这些运营商的商业模式是服务他们整个社区。当这些店都聚集在一起,这种被大众喜欢的生意才是可持续的。
上海融合传统与现代,南昌在旧的改造中提炼“文化标签”。毗邻滕王阁的大石元老街在这个五一正式开业。根据80年代老街的复原,入驻正宗南昌美食,设立南昌文化墙,为我们的消费增添了浓浓的“南昌”味。
在“五一”期间,新开放的南京老门东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按照历史原貌恢复了原有的街巷,更新开放了傅善祥故居、上江考邦等历史遗迹。根据历史展开,画扇、香包制作等各种体验场景,让游客在“老”景区有了新的体验。
以“历史”为媒,打造县域消费新场景。
这个“五一”假期,各地都在景点的历史风貌上做了新的延伸,各种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新型消费场景让游客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文化魅力。历史与现实的巧妙融合,也给县城带来了消费活力。
在江西景德镇浮梁县,“去过了,一个月前,去浮梁买茶叶”这句话被玩出了新花样。在茶山,这里开发了各种休闲民宿,让游客找到一种“世外桃源”的宁静。
[h/]淄博沈雁古镇有13座古窑和大量的老房子。本次“五一”假期,结合修复后的古窑组织了烧玻璃、玻璃表演等活动,还推出了探索古镇、巡游表演等沉浸式体验场景,平均每天吸引游客超过万人。
河北游客张雪莲:我觉得这里的环境是古建筑和现代风格融合在一起的,还能体验到陶瓷的手工制作,很有新意的风格。
游客黄雨萌:整个古镇都充满了艺术气息,感觉不想离开。
平台数据显示,越来越多下沉市场的旅游目的地在这个五一受到欢迎。五一假期,县域市场酒店预订订单同比增长68%,景区门票订单同比增长151%,高于全国市场。
生态修复“化绿为金”激发消费新活力。
这个五一假期,有很多经过生态修复的新场景迎接大批游客。绿色美容成为消费新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
这几天,厦门马銮湾新开的双溪湿地公园迎来了第一个“五一假期”。这里广阔的水面和丰富的植被吸引了许多游客,节假日的人流量最高达到5000人。
游客陈女士:我今天从漳州过来的。从来没见过这么多连片的睡莲,今天来看看,很开心。
与眼前的美景不同的是,在过去,这里大面积的水域被占用,改造成虾池和鱼塘,水质恶化。2021年,厦门实施了流域综合治理、湿地水质净化、海域清淤、雨水生态补水等工程,将原来的养殖坑改造成今天的淡水湿地。
厦门市资源规划局海沧分局副局长沈:在进行生态修复的同时,也逐步开展了三个生态岛和双溪湿地公园的建设,不断拓展市民的亲岸线和生态空间。
在科技的帮助下,山东日照的建筑垃圾场也变成了“绿色的花海”,也吸引了不少在这个“五一”打卡的游客。
一年前还是工地留下的一块建筑垃圾。当地政府与科研团队合作,引进营养土技术,一年内将“荒地”变成了“桃花源”。花海海边还设立了创意市集,将“花”元素与花糕、非遗农民画、黑陶工艺品相结合,吸引了众多游客的消费。
生态修复为城市增添了新的绿色,也让景点与山川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发光。今年“五一”假期,延安宝塔山景区的宝塔经过“景观一体化”改造后重新开放,景区内的窑洞民宿也成为游客打卡的新去处,游客还可以在主题咖啡馆、书吧等休闲场所享受闲暇时光。
夜幕降临,宝塔山变成了一幅巨大的画布,一场音乐灯光秀正在上演。声光结合,三山联动,360度演绎,生动展现了延安的红色故事和文化特色。
(央视记者吴昊Eva吴文帅山东台南京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