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以文兴城润人心 文脉流韵满昆仑

cafe1年前咖啡621

在喀喇昆仑山冰川融水的受益下,喀什绿洲孕育出一片希望的田野,像一块碧玉镶嵌在漫漫沙海中。

在华夏文明的怀抱中,新疆喀什孕育了悠久而绵延不绝的文化,有着璀璨而丰富的文物古迹和绵延不绝的历史文脉。

近日,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新疆文物保护利用成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喀什,探寻这座丝绸古道名城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文化兴市的生动实践。

喀什古城夜景

今天吉古润的文物保护和利用,凸显了喀什深厚的历史底蕴。

一落地,“喀什赖宁国际机场”映入眼帘。今年8月,民政部宣布喀什机场正式更名。“赖宁”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

“喀什噶尔原本只有一座土城。清朝平定大、小、卓叛乱后,于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在老城西北原波罗尼都城的私人庄园遗址上修建。1771年,它被命名为赖宁城。”据喀什文化广电旅游局介绍,《赖宁城》是乾隆皇帝为了安抚边疆各族,让他们安居乐业而写的。

【/h/】如今,位于喀什市西北部的赖宁城遗址,经历了清末的战乱,几座城墙和南门瓮依然屹立。你仍然可以想象万寿宫,衙门,江泰和关帝庙在城市中的痕迹。喀什赖宁国际机场作为当地新的文化地标,迎来并在国内外游客心中留下了赖宁的历史和深刻内涵,当地也在规划建设赖宁城市遗址公园。

阿坝和嘎玛扎(墓)

【/h/】从机场到喀什古城的路上,经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坝、嘎玛扎(墓),建于1640年,葬有阿坝、嘎玛扎家族五代共72人。漫步其中,只见Aletun Delwaza(门)、高低礼拜殿、经院、圣池、果园等建筑分布其中。仔细观察墓柱上的莲花、石榴、“喜迎”等装饰图案,反映出中原文化对维吾尔雕刻艺术的影响。

近年来,阿坝、嘎玛扎(墓)所在的公园开通了直播账号,借助新媒体,把喀什的故事讲好,现有粉丝超过300万。

盘碧城(班超纪念公园)

盘面城遗址公园效果图

走到喀什古城东北角的高台上,耿恭寺赫然耸立。

”据史书记载,东汉时,吴的校尉被发配到金满城,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吉木萨尔县。公元75年,数万匈奴军队大举进攻。韩将迁至疏勒城,疏勒城易守难攻。他们只有几百人,在缺水缺粮的条件下,坚持了几个月,直到援军到来,书写了‘疏勒城保卫战’的光辉篇章。”

听着讲述者关于耿恭这座孤城的感人故事,观众们感到敬畏。得知今天的石城山考古公园已被考古确认为耿恭宣誓坚守的“疏勒城”,大家纷纷表示要亲眼看一看。

耿恭寺前的土曼河,深静水,蜿蜒向南,穿过盘边城,又名“班超纪念公园”。班超在西域声名远播,带领36人对鄯善建功立业。这座雕像有着坚定而深邃的视觉。

据专家考证,盘碧城是喀什的雏形,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公元1世纪后期,东汉名将班超迁入。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盘扎城成为政府有效治理西域的大本营。班超,平民出身,被封于万里,不朽。他所依靠的不仅仅是他的好风度,更是西域人民对中原人民的希望。

今天,潘琪城仍有一座长约50米、高约3米的城墙。作为喀什市2023年“文化江润”重点项目,当地政府大力推进潘扎蒙遗址公园建设。该项目投资5000万元,计划围绕班超生平事迹,对盘磨城、侯府、班超、博物馆、广场进行整体升级,打造集文物保护、文化展示、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民族团结展示窗口,对盘磨城及周边进行整体升级。

摩尔寺遗址摄影/李

摩尔寺遗址考古发掘工程展板摄影/李

古喀什是西方中亚、南亚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也是古印度佛教东传中国的第一站。

“伽蓝数百,僧万余。”唐代高僧玄奘以壮丽的景色描绘疏勒(今喀什地区),留给世人无限遐想。在喀什的东北部,天山支脉古玛塔格南部的一个洪积台地,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摩尔庙遗址逐渐露出了它的真面目。

摩尔寺遗址是目前新疆发现最早的佛教遗址之一。始建于3世纪,10世纪后逐渐废弃。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 *民族大学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积极发掘该遗址,考古项目被列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到2022年,工程的发掘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形成了对摩尔庙遗址的新认识。这个考古项目展示了新疆多种宗教共存的历史,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兼收并蓄的特点,对新疆宗教进化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大学教授、摩尔寺考古遗址发掘项目负责人肖说,“中国佛教寺院建筑和佛教艺术的发展演变,汉唐对西域的治理和宗教管理,都是这里的重要见证。”

【/h/】寒风呼啸,眼前是两座宝塔站成一圈,西面和南面的卡克马克河冲积平原一望无际。

近年来,自治区文物保护部门持续对佛塔进行加固,防止其因自然原因倒塌和受损。为了避免风雨侵蚀,佛塔周围的挖掘区域已经回填。“这下面是大佛殿、僧舍、回形佛殿、禅房,还有山门。”顺着小手指的方向,采访小组逐渐找到了文物的位置。“目前已发掘出数万件珍贵文物,包括大量石膏像、石磨、陶罐、陶罐、唐‘开元鲍彤’钱币、无字圆方孔小铜钱、木质建筑构件、木梳子、棉麻纱线等。”

一阵轰鸣声由远及近。远处的南疆铁路上,一列绿皮火车飞驰而过。向里面望去,小肖勇告诉采访团:“此时此刻,车上的乘客从车窗里可以清楚地看到莫尔福塔的遗体。”

如今,摩尔神庙的遗址早已名声在外,总有很多人慕名而来,一睹真容。今年来了一辆自驾车,下来了一群维吾尔族老人。经过交谈,小了解到,有些老人已经80多岁了,家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就是为了看看摩尔寺遗址。

2021年,喀什市启动摩尔寺遗址保护开发建设项目。“十五”期间,在做好文物遗址保护工作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和旅游发展潜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游客服务中心、遗址观光区和文化体验区。后期计划围绕莫尔寺遗址建设莫尔寺文化产业园,将其打造成集历史文化考古、中华文化传承、生态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镇守摩尔寺遗址的田野文物看守人托乎提·艾尼充满期待。他说,“工程完工后,我想带家人和朋友来摩尔神庙好好看看。”

喀什古城高泰民居建筑

以文物惠民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汉朝张骞“凿空西域”打通丝绸之路,使臣相向,商旅不绝。到了唐代,“丝马贸易”继续兴盛,“高耸入云的可汗大道”直通内地,沿途驿站星罗棋布,成为西域先民与中原紧密联系的纽带。

喀什的噶尔河和叶尔羌河像手臂一样相互拥抱,喀什这颗西域明珠千百年来被两河滋养,欣欣向荣。昔日往来于古道的人们,共同书写了丝路明珠的传奇。如今的喀什,人山人海,朝气蓬勃。

观众观看喀什博物馆展出的北朝三耳浮雕陶罐摄影作品/李·

【/h/】观众在喀什博物馆观看展出的宋代丝绸和用丝绸装饰的棉袍摄影作品/李·

“你看这个北朝三耳浮雕陶罐。腹部有五组圆形花纹。每组图案由一个头戴阿呆月形王冠的“国王”和一个跪着一手拿着锅的“供养者”组成。图案复杂精美,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月亮形的王冠具有祆教的特征,反映了。

广东游客辛女士初到喀什,第一站就选择了喀什地区博物馆。津津有味地听完讲解员的讲解,她说:“在这里,我对喀什的历史脉络有了清晰的印象。原来这里的文化是如此的多元。接下来,我想去喀什古城和高泰民居,体验这座城市的‘活博物馆’。而且我刚刚在二楼展厅看到玄奘西行路线示意图。后来我想改变原来的计划,沿着这条路线选几个点坐车去看一看。这是我参观博物馆的意外收获,我觉得这次旅行将非常有意义。”

喀什古城街景

喀什古城一民居内部照片/李摄

近年来,喀什在古城改造中,深挖传统文化之根,修旧如旧,活化历史,以中华民族多元融合的文化引导和塑造城市,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吸收民族和地域元素的路径,使古城在保持鲜明特色的同时,功能和品质大幅提升,呈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魅力和充满活力的发展新貌。

走进喀什古城,建筑纵横交错,曲径通幽,房屋错落有致,街道两旁鳞次栉比,五颜六色的门窗与遍布角落的藤蔓、无花果树、石榴树等清新绿植相映成趣。

党的十八大以来,喀什古城综合治理进入快车道。短短几年时间,古城危旧房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水、电、气、路、网、绿化等社区配套基础设施全面配备。“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吹,水管挂墙上,房屋靠爬上去”的窘境一去不复返,20多万人的生活环境焕然一新。

喀什古城改造过程中,政府部门充分听取居民意见,采取了“一户一设计”的方式。在保持古城原有风貌、满足居民意愿、保证房屋安全抗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古城民居的特色,在保留原有空格局的基础上,获得了7000多栋传统民居。

喀什古城民居制陶工匠摄影/李

喀什古城青铜铁匠摄影/李

喀什古城烘焙技艺传承人拍摄制作馕坯的照片/李·

喀什古城烤馕技艺传承人拿出烤馕摄影/李

截至目前,喀什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6个,区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0多个。在古城改造过程中,当地人民有效地保护了具有一定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的房屋,在改善民生和保护维吾尔族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找到了平衡。

古老的土陶技艺在喀什流传至今。喀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制品。通过丝绸之路,这些精美的陶器被带到河西走廊,传入中原腹地。古代西域和中原的制陶技艺通过丝绸之路融合在一起。作为当地土陶工艺的第八代传人,左富卡尔·阿巴拜克力说,千百年来,祥云、桃、牡丹、葡萄等图案一直是喀什土陶制品的主要装饰图案。这些在中国其他地方象征着“生日快乐”等美好祝愿的文化符号,在这里也被赋予了同样的含义,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

那安在新疆历史悠久,古称“胡兵”、“洛兵”。“一壶32个馕,10分钟一壶。每天早上9点到凌晨1点,能卖出2000到3000个馕。”喀什古城居民,1985年出生,做饭已经20多年了,他家七代人都在做饭。正如店名所说,“爷爷的爷爷的爸爸的馕”寓意着家族烘焙技艺代代相传。成为“网络名人”后,我需要从早到晚经常与世界各地的游客交流。现在只要学了几个成语,就觉得自己的普通话越来越好了。

喀什古城居民自由起舞/李·

【/h/】喀什古城的孩子玩东布拉摄影/李

历史上,汉族、贵爽人、波斯人、粟特人、食人族、维吾尔族,以及其他各种面孔、说着不同语言的商人,冒着旅途的艰辛,组成了商队。中原的丝绸、漆器、铜镜,于阗的玉器,龟兹的铁器,大湾的骏马,嘉宾的绣花针,其余的香料,大秦的琉璃珠等。曾经在这里交易。

如今的喀什古城,百年茶馆茶香悠悠,木雕铁艺指尖绽放,少女在阿黛尔起舞,孩童在董上手打手唱,“网上名人”街,如汉巴扎美食街、瑶茶街、斋藤优子巷、九龙街,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五湖四海的人汇聚于此,有民宿、旅拍等等。

截至7月19日,喀什古城2023年接待游客410.5万人次,较2022年同期增长56%,创历史新高。喀什在旅游业复苏中成为“网络名人”城市。喀什古城核心区商铺多达3290家,是改造前的4倍多,直接从业人员9000多人,间接从业人员近5万人。老城外围地区的商铺数量也从1284家增加到4316家,带动数万人就业。

受访干部群众认为,喀什“文学兴市”的实践,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为进一步推动文化的持续传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带来有益思考。“文化繁荣吸引了大量游客,游客的到来又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繁荣。古城改造中的文化赋能,释放了城市的引领功能、民生功能、经济功能。”喀什地委委员、* *书记姚宁说,文化赋能至少带来了三个效果:一是富民,用文化、塑旅游,旅游发展带动居民增收;二是娱乐人民,群众共享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三是用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教育人民,教育群众。

【/h/】千年丝绸之路上络绎不绝的求索者已经看不见了,却在时间的长河中航行了千年,得到了后人的青睐。当文物在保护和利用中得到释放,当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有机对接,喀什这颗丝绸之路的明珠,将古老的根变成年轻的活力,在昆仑山下茁壮成长。

(作者/李图片/喀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提供来源/国家文物局微信官方账号)

相关文章

保山小粒咖啡将登陆全国8000余家肯德基餐厅门店

  2月24日,记者在保山吾悦广场肯德基餐厅门店看到,进店的市民被一个小小的红色“罐子”吸引住,一边掏出手机拍照发朋友圈,一边纷纷发出疑问:“这小红罐里到底装着啥?”。kkk保山日报网   见状后,...

体彩+咖啡,厦门这家体彩店等你来打卡

体育彩票配上醇香的咖啡是一种怎样的新奇体验?近日,位于厦门市集美区袁波李三119号(3502091369)的一家体彩店开业。独特的体彩+咖啡主题店吸引了人们的购买,成为年轻人购物后喜欢打卡的地方之一。...

顾客买到满杯蚂蚁咖啡,店家的最新回复来了

  最近,云南一家饮品店迅速冲上了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原因也非常令人不可思议。一位女顾客到饮品店点了一杯咖啡,刚刚用吸管喝了一口之后就感到不太对劲,结果低头一看,整杯的咖啡里面全是蚂蚁,这杯东西成了...

“星空咖啡”投入运营 位于集美后溪

“星空咖啡”投入运营位于后溪镇后溪花园尚萌基地,由孤独症青年负责该店运营在4月2日“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即将来临之际,3月27日,星空咖啡(厦门市孤独症青年专门就业空间)Logo启用暨尚萌店揭牌活动在集...

这两家“310”企业为多地“大白”送上暖心咖啡

  连日的大风、降温天气,给一线的抗疫攻坚战正带来新的考验。为了一同守护上海这座城市、支持连轴转的“大白”们,当下越来越多“土生土长”的上海公司也正在联手行动起来。近日里,多个小区、医院相继收到了饿...

泉州市侨联首次为归侨侨眷举办咖啡师培训班受好评

由泉州市侨联主办、泉州市青年侨联承办的泉州首期咖啡师职业技能培训班于6月21日开班。周供图东南网6月22日讯(通讯员周)6月21日,由泉州市侨联主办、泉州市侨联承办的泉州市首届咖啡师职业技能培训班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