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丰富非洲人民的“粮袋子”和“钱袋子”

cafe1年前默认667

  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 特稿:中非合作丰富非洲人民的“粮袋子”和“钱袋子”

  新华社记者

  近年来,一项项中国农科技术在非洲大陆生根发芽,一项项中非农业贸易便利化措施陆续落地,丰富非洲人民的“粮袋子”和“钱袋子”,切实推动了非洲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

  近日,新华社记者在非洲多地采访,切身体验中非农业合作蓬勃开展。

  抗旱稻:助力非洲抓好“粮袋子”

  从肯尼亚第二大城市、“东非第一大港口”蒙巴萨向内陆行驶大约100公里,一块“与众不同”的田地映入眼帘。记者一路上见到的要么是玉米地,要么是甘蔗田,而这里是已经收割大半的金黄的稻田。

  说这块田地与众不同,还因为这里虽然种的是水稻,但地里却没有水,而长出的稻穗依然密集饱满。这种水稻便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研发的节水抗旱稻,专门面向非洲市场,已在这里成功试种了7年。

  3名稻农早已在这里等记者,他们用斯瓦希里语介绍了试种节水抗旱稻的心得体会。

  卡特琳·基马尼试种的体会颇多。“它给我们带来了丰收。过去我们种一大片地,只能收获两麻袋稻谷。现在种上一英亩,就有望收获40到50麻袋。”她说,“来自中国的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我们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鲁弗斯·马伊纳坦言自己对这种新品种感到兴奋。“我种稻已经15年多了,过去因为不懂得施肥或缺乏种子的专业知识而苦苦挣扎。现在,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马伊纳说,“我想继续学习如何改善水稻种植。我想对肯尼亚同胞说,我们应该接受杂交水稻种植,因为它有很多好处。”

  已经当了6年稻农的姆旺吉·基马尼颇有同感:“这种水稻好处很多,它生长得很快。我们过去种植的当地品种面临很多挑战,成熟时间较长,产量相对较低。过去我们与害虫作斗争,现在种植这种水稻后,虫害变少了。”基马尼说,“我希望大家接受培训学习种植这种水稻。”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肯尼亚多地去年遭受干旱影响,粮食大幅减产,蒙巴萨地区也未能幸免。事实上,干旱是非洲多国多年来共同面临的问题,对非洲粮食安全构成重大威胁,节水抗旱稻为非洲保障“粮袋子”提供了新希望。

  “这种新品种水稻特别适合在沿海地区种植,单位面积产量是当地品种的好几倍。”肯尼亚农业和畜牧业研究组织专家约翰·基马尼告诉记者。目前,肯尼亚80%以上的大米依赖进口。来自中国的节水抗旱稻有望于年内在肯尼亚通过新品种认定,助力这个东非国家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的目标。

  制糖业:自贸协定推动打开新市场

  2021年1月1日,中国-毛里求斯自贸协定正式生效,这对世代从事甘蔗种植的冈尼斯·布鲁斯一家是个好消息。

  毛里求斯位于非洲东部,甘蔗是这个岛国最重要的农作物,毛里求斯也因此被称为“甜岛”。在毛东部弗拉克区布鲁斯家的甘蔗园,记者看到高约2米的甘蔗整齐排列在田间,五六名工人忙着收割甘蔗,然后用卡车送往附近工厂加工成蔗糖。

  布鲁斯家中有近200公顷甘蔗地。前些年,受本国制糖业竞争力下降、国际货运成本上涨以及出口欧盟受阻等多重因素影响,毛里求斯大片甘蔗地荒置,布鲁斯也为蔗糖销路犯愁。

  中毛自贸协定解决了布鲁斯的烦心事。协定专门为毛里求斯的蔗糖作出“关税配额”安排:从2021年的1.5万吨配额开始,每年增加5000吨,直到2028年达到5万吨。在此配额内,毛蔗糖关税由此前的50%降至15%。

  “自贸协定让毛里求斯制糖业和蔗农感到惊喜,让我们的蔗糖出口到中国市场,我们的收入增加了。”布鲁斯说,“今年,蔗糖的价格就很好,这也鼓励蔗农重新回来,经营那些被荒废的甘蔗田。”

  自贸协定“对毛制糖业出口意义重大”。毛里求斯糖业联合组织首席执行官德韦什·杜基拉说。据他介绍,毛全国有大约8000名全职蔗农,整个行业吸纳大量就业人口,制糖业对毛里求斯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2%以上。

  随着出口量的增大,制糖这条甜蜜的致富路让毛里求斯蔗农的“钱袋子”鼓起来,承载起他们对幸福未来的期盼。

  咖啡:电商赋能直通中国消费者

  在中国电商平台搜索“埃塞俄比亚咖啡”,各式品牌的咖啡比比皆是——“耶加雪啡”“西达摩”“哈拉尔”……对中国消费者来说,与埃塞咖啡的距离只有一块手机屏幕。中国电商平台的数字化赋能,大幅降低了埃塞咖啡的出口成本,许多埃塞咖啡公司从中受益。

  记者日前探访了其中一家名为哈德罗的咖啡公司。走进这家公司位于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加工厂,只见工人们戴着工作帽和口罩,手工选出有缺陷的咖啡生豆。不远处,两台烘焙机开足马力,咖啡生豆在其中不停翻滚,颜色逐渐变深,一旁的研磨机飞速转动,褐色的咖啡粉不断涌出,浓浓的咖啡香沁人心脾。

  据介绍,经过称重、包装,这些咖啡将有一部分被装上集装箱,搭上货轮跨越印度洋,在中国的电商平台上架。

  据哈德罗咖啡公司市场开发部主任穆巴拉克·艾哈迈德介绍,中国市场对哈德罗咖啡来说极其重要,中国是该公司咖啡产品第三大出口目的地。

  “经常有中国贸易商到工厂实地探访,进博会和广交会等平台也为我们提供了绝佳机会,提升了我们在中国的知名度,帮我们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艾哈迈德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爱上咖啡,我们也希望把更多的优质咖啡带到中国。”

  埃塞咖啡和茶叶管理局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3年,中国每年从埃塞进口超2万吨咖啡生豆,成为埃塞咖啡第八大进口国。

  除了埃塞俄比亚的咖啡之外,卢旺达的辣椒酱、肯尼亚的红茶、加纳的巧克力、坦桑尼亚的腰果……大量非洲产品正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走进中国千家万户。

  在中非农业合作中,中国重视推动非洲优质特色农产品输华,自非洲进口农产品金额已连续7年增长。“漂洋过海”而来的非洲优质特色农产品,也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从肯尼亚的节水抗旱稻,到毛里求斯的蔗糖,再到埃塞俄比亚的咖啡,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正为中非农业务实合作写下生动注脚,充分表明互利共赢是中非合作的底色,也一步步推动非洲农业现代化逐步变为现实。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总干事布拉姆·戈瓦尔茨说,中非合作在助力提升非洲粮食安全方面有着巨大潜力,通过与中国在研究、技术、创新和培训方面建立伙伴关系,非洲国家的农业生产将会实现从自给自足到高产的转变。

相关文章

市井烟火与城市文脉的共同赓续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钟玲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城市都有这样一个地方,时间会在这里停下来“倒流”。在机械生产大行其道的时代,仍有人坚持传统手工艺技艺。在浙江省丽水市,有老街,“古”风犹存,可以听到历史的回...

为乌干达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出发,驱车向北行驶近3个小时后,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高压铁塔映入眼帘。“再有1个多小时,就能到卡鲁玛水电站了。你看到的高压铁塔就是水电站的配套输电工程。”司机提夫告诉记者。   卡...

中国的城市正在国际上扩大“朋友圈”

中国的城市正在国际上扩大“朋友圈”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桂井村,中老铁路上的火车。视觉中国供图   1月2日,一列载满新鲜果蔬的列车从昆明王家营西站出发,前往老挝。   这标志着自2021年12月3日全线开通运营以来,中老铁路货物...

北京推出“平急两用”公共设施,缓解新市民住房困难

北京推出“平急两用”公共设施,缓解新市民住房困难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   95后外卖小哥陈雄飞刚决定在北京发展,就通过网络平台快速找到了自己满意的房子:北京朝阳七彩家园,月租1200元,设施齐全,可拎包入住。这里曾作为方舱医院使用,如今已...

“春天里的中国”机遇无限 外资企业持续“加码”深耕中国市场

“春天里的中国”机遇无限 外资企业持续“加码”深耕中国市场

央视网消息:4月15日,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举行。广交会自创办以来,已有930多万境外客商参展。本届广交会有哪些新亮点?  总台记者罗平章介绍,第135届广交会A馆是最大的一...

机遇中国 多彩世界|“这是我向往的生活”!外国驻华使节与专家走进花茂村,点赞乡村新风貌

  10月30日,“机遇中国 多彩世界”外国驻华使节与专家调研团走进了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探寻这里发生的脱贫传奇,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在这次参访中,贵州大学体育学院老师大卫·吉里不禁发出感慨:“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