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牢记总书记嘱托 好山好水好经济

cafe11个月前默认1247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年冬天的大东北,好不热闹。不仅哈尔滨火出了圈,就是更冷更靠北的漠河、北极村也纷纷成了热门的“打卡”地。特别是号称“中国北极”的北极村,更是迎来游客的爆发式增长。人们说,越冷越向北。而在江西的婺源,那里的人们也把美丽生态变成了美丽经济。先到北极村去看看,那里到底是怎么从“冷”变“热”的?

  零下27摄氏度,当地人却说很暖和,因为就在几天前,这里还是零下40多摄氏度。这里是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市的北极村。因为它位于中国的最北端,因此也被称为“中国的北极”。

  黑龙江漠河市北极村,是中国最冷的村庄。北纬53度,与俄罗斯一江之隔,又让它成为我国边境线上最北的村庄。过去,因为最冷、最北,不少当地人选择了离开。如今,同样的原因却又吸引无数游客纷至沓来。

  2015年,北极村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后,经济支柱也从农业捕鱼业变成了旅游业,前来“打卡”的游客越来越多。

  2023年9月6日,******在黑龙江漠河市北极村考察调研。

  民宿店主史瑞娟:“整个北极村的变化是非常大的,街道整洁了,马路也宽敞了。以前就是脸朝土地背朝天,现在每天都有收入,所以每次见面都觉得他们乐呵呵的,心情特别好。”

  北极村人牢记***的嘱托,保护生态,深挖当地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如今,北极村不仅民宿火了,各种依托冰雪的文旅活动也一起火了。冰上龙舟、马拉爬犁、雪上摩托、冰面冬捕、篝火晚会……开一个火一个。

  因为各种冰雪活动火爆,史瑞娟的老公也做起了马拉爬犁生意,每天他都要带着游客去找北,从早忙到晚。

  在北极村,似乎一切都能和北挂上钩。找北,也就成了只有在这儿才能独享的快乐。最北客运站、最北转播站、最北人家、最北咖啡厅,当然最火的还要属这里:北纬53度29分52.58秒,这里是中国最北的邮局。几乎所有到这儿来的游客都会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写明信片。写上心里话,盖上最北邮局的邮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发现。

  北极村值得被大家永远记住。这里春有百里杜鹃、夏有北极光节、秋有五花山色、冬有冰天雪地,四季各不相同。

  黑龙江漠河市副市长、北极镇**书记文竹:“我们围绕一年四季皆旅游的理念,发展特色旅游,让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成为我们村民们的金山和银山。”

  秉持这样的理念,2023年漠河市全年接待旅游人数近200万人次,旅游收入将近18亿元,同比增长5倍多,吸引了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

  许睿锋之前一直在长沙做电商,去年他返回北极村开了家铁锅炖。

  北国特色不仅带火了民宿、餐饮、文旅休闲,每年长达8个月的寒冷天气还为一种特别的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是最北的村庄,也是最冷的村庄,北极村曾经一度达到零下52.3摄氏度,这使它成为中国最寒冷的村庄。这本来是制约发展的短板,如今却成了一种优势。北极村用这种“冷资源”,一举打造出了“热经济”。

  极寒天气让北极村的寒地试车产业一片火热。每年一入冬,就会有大批国内外知名汽车厂商云集于此,利用当地漫长的极寒天气,对车辆进行各种测试,越冷越忙碌。

  寒区测试产业还带动了旅游、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发展,年消费总额超过5000万元。

  除了汽车以外,这里还可以对光伏面板、建筑材料、飞行器等产品进行寒区测试。产业链不断延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就这样,北极村充分发挥极寒地带特色,将“冷资源”打造成“热经济”,把冰天雪地变成了金山银山。

  在北极村,人们把冰天雪地变成了金山银山;而在江西婺源的石门自然村,人们则把美丽生态变成了美丽经济。

  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的中心地带,三面环水,白墙黛瓦,小河绕村而过,如国画般令人心醉。极度濒危鸟类蓝冠噪鹛也把家安在了这幅画里。每年都会有大批爱鸟人士慕名而来,就是为了一睹它的芳容。

  2023年10月,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

  2023年10月,******来到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考察,详细了解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和极度濒危鸟类蓝冠噪鹛保护等情况。

  石门村很小,全村只有512人,总面积只有4平方公里。在2019年以前,石门村和全国许多偏远的村子一样,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和种植水稻、茶叶等传统农业,没什么增收手段。

  虽然守着绿水青山,但老百姓却过得紧紧巴巴。到底怎么才能用生态资源发展经济呢?这让当地政府颇费了一番心思。

  绘壁画、装雕塑,完善基础设施,整治乡村人居环境,石门村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花海经济、观鸟研学、月亮湾风光、晒秋民俗等全季旅游,吸引了全国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与此同时,石门村还引入婺源县文旅集团,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据统计,2019年石门村年接待游客不足3万人次,2023年已突破50万人次。撑竹筏、卖土特产、建民宿、办餐饮、卖茶叶……村民们的增收渠道大大拓宽了。2023年,石门村人均年收入突破3万元。美丽环境终于变成了美丽经济。

  尝到甜头的村民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金饭碗”其实就在身边。如今,每位村民都成了保护生态的志愿者。因为大家知道,守住这份美丽生态,也就守住了“金饭碗”。

相关文章

湖南:严查“游学研学”等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

  长沙晚报1月16日讯(全媒体记者 舒文)寒假即将来临,为进一步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效,帮助广大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平安祥和、丰富充实、轻松愉快的假期,近日,湖南省教育厅召开了2024年全省寒假校外培训...

【地评线】秦平:外资连续“加仓”彰显中国经济韧劲

12月1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舒觉庭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相信会有更多的外资企业选择“投资中国”,抓住“中国机遇”,与“开放中国”实现共同发展。目前,外商投资规模仍处于历史高位,外商投资结构...

市场释放巨大“磁吸力” “到中国去”成为更多外企共识

市场释放巨大“磁吸力” “到中国去”成为更多外企共识

  央视网消息:开年以来,不少外资加紧了在中国扩展业务的脚步。那么,中国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有多大?2月24日的《数据洞察》就从中国消费者熟悉的一家国外快餐连锁品牌说起。   过去的一年,麦当劳在全球...

关键词里读懂消费新趋势

关键词里读懂消费新趋势

     2024深圳国际智慧养老产业博览会期间,一名老年人在体验乐龄鼓。   新华社记者 梁旭摄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官渡古镇迎来旅游热,前11月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100万人次。图为近日在...

小天视评|混搭新高度!外国人体验新疆馕布奇诺

  听说过馕布奇诺吗?今天就跟你们讲一下这个“超牛”的美食混搭!   想象一下新疆馕和卡布奇诺组合在一起,对,就是那个外焦里嫩、香飘万里的新疆馕,跟优雅细腻的卡布奇诺来了个跨界相拥,搞出了个新疆馕布...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大蒜+咖啡打开思路 创新融合助乡村发展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大蒜+咖啡打开思路 创新融合助乡村发展

  报效祖国,建功西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实际行动为祖国西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四川成都的高山村就有一些年轻人,他们从大都市来到农村,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发展新产业、新模式,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