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6%受访者期待图书馆等文化机构提供更多的公共学习空间

cafe9个月前默认960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品芝

  近年来,不少城市加大图书馆、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建设。与此同时,随着年轻人学习热情日益增长,他们对图书馆等文化机构的公共学习空间也有了更多期待。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4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1.3%的受访者有在图书馆学习、备考、“充电”的需求,88.6%的受访者期待图书馆等文化机构提供更多的公共学习空间。60.2%的受访者建议优化延长图书馆、阅览室等场所的开放时间。

  91.3%受访者有在图书馆学习、备考、“充电”的需求

  “学校里的自习室一方面容量有限,座位比较少,另一方面开放时间有限制,而且冬天或夏天的时候,很多自习室没有空调,环境比较好的位置得靠‘抢’。为了备考研究生,有学生早上五点就起来排图书馆的座位。”安徽工业大学教师杨婧说,在大学校园里,环境较好的自习室是很抢手的。

  自由职业者朱莹认为,当下,一些学术爱好者、需要独立空间学习的学生、准备考研考公考证的在职人员,都需要一个好的学习空间。前段时间朱莹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备考的一个月时间里,她辗转找了多个学习的地方,“我住的楼里有一家人在装修,白天我就不得不到外面学习”。

  调查中,91.3%的受访者有在图书馆学习、备考、“充电”的需求,其中58.8%的受访者表示需求比较大。

  安徽省马鞍山市的法律工作者章闻工作后一直想考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还想考会计方面的证书,但日常在家或在办公室学习干扰太多,有时一个人学习又容易分心,“我比较希望在一个有学习氛围又安静的地方看书”。

  “以前上大学时,我习惯去自习室学习,但工作后,不太容易去大学里的图书馆和自习室了,遇到上课或期末,很难找到座位。”章闻期待文化场馆提供更多的公共学习空间。

  朱莹发现自己住的小区里开了一家咖啡馆,花二三十元点一杯饮品后就可以在那里学习,但她去了一天后发现,虽然有台灯,也提供热水等服务,但无时不在的背景音乐,三三两两聊天的人以及不时的打电话声音,让自己不能安静地学习。

  后来朱莹找到了一个商业书店,里面有一家饮品店提供学习空间,相对来说安静一些,但离家有一定距离,而且花费较高。当天她点了一杯饮品、一份点心一共花了68元,中午在书店所在的商场里吃了一顿饭花了30元左右,一天下来花费接近100元了。

  北京一所高校的本科生翟子文认为,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学校的公共设施基本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学习是一个终身都要做的事情,走入社会后,如果想继续学习,一方面可以求助网络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就要利用好城市的图书馆等文化空间。

  调查中,88.6%的受访者期待图书馆等文化机构提供更多的公共学习空间,其中44.0%的受访者非常期待。

  翟子文期待公共图书馆等文化空间承担起为社会人员提供学习空间的责任,让真正想学习的人可以得到更好的学习条件。

  60.2%受访者建议优化延长图书馆、阅览室等场所的开放时间

  “目前市里的图书馆能够自习,但是周末、期末时座位比较紧张,而且晚上关门时间早。”章闻希望图书馆增设学习空间和座位,同时延长开放时间,让大家下班后想学习也能有地方去。

  满足大家的学习需求,60.2%的受访者建议优化延长图书馆、阅览室等场所的开放时间,53.6%的受访者建议扩充各级城市图书馆的容量和公共自习区域,52.1%的受访者建议强化空间管理、减少干扰、保证安全。

  翟子文发现,在公共学习空间的供给上,地域差别较大,像北京等一线城市,图书馆等公共资源充足,但是在二三线城市或小县城,这些资源就比较少,他期待学习资源进一步下沉,为返乡青年的成长和进步助力。

  “校外的公共图书馆比较远,对于学生来说不太方便。”杨婧认为社会需要更多公益性的自习室,这有利于形成全民学习的良好氛围。现在一些付费自习室动辄一个月好几百元,对于大学生或待业的人来说,费用比较高。而想要降低费用,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比如相关部门提供合适的场地,由社会力量提供软硬件设施的配备,同时给予经营者一定的减免税优惠等,降低成本。

  翟子文希望公共学习空间加强管理,不能把学习空间变成聊闲篇的地方,如果发现有这些情况,工作人员要及时提醒和制止。对于个人来说,不要浪费学习资源,不能把学习空间当成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只追求“人在书桌”的仪式感是不值得的。

  杨婧说,对于公共学习空间来说,一定要保证安全,比如卫生安全、消防安全、人身财产安全等。对于已有的付费自习室,政府要加强监管。

  此外,39.0%的受访者建议为付费自习室设立行业标准,加强监督引导,23.8%的受访者建议鼓励企业或社会组织设立自习室,政府给予相应补贴。

  受访者中,在校学生占24.5%,在职人员占72.7%,其他的占2.8%。一线城市的占37.9%,二线城市的占43.8%,三四线城市的占17.1%,乡镇/农村的占1.2%。

  (应受访者要求,翟子文、杨婧为化名)

相关文章

科技办会——探馆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

科技办会——探馆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

  ↑ 3月26日,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一款盖博特机器人在为“顾客”送咖啡。   3月27日至31日,主题为“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将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关村国际...

风沙刮不走的老师

风沙刮不走的老师

  10月16日,新疆昆玉,留疆志愿者包永霞正在上课。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摄   10月16日,新疆昆玉,来自黑龙江佳木斯的00后志愿者李添琪正在上课。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摄   10月...

中国一直是肯尼亚可靠的合作伙伴——访肯尼亚国民议会议长韦坦古拉

新华社内罗毕6月2日电高端访谈|中国始终是肯尼亚可靠的合作伙伴——访肯尼亚国民议会议长韦坦古拉。新华社记者李花玲“中国一直是肯尼亚可靠的合作伙伴,中国的支持对非洲的发展至关重要。”肯尼亚国民议会议长摩...

尺素金声|“风险论”阻挡不了外商投资中国的步伐

尺素金声|“风险论”阻挡不了外商投资中国的步伐

【/h/]最近外资加码中国制造业的消息频频传出——【/h/]德国穆贝尔集团签约在江苏太仓投资1亿美元建设绿色新能源汽车港项目;【/h/]重庆康宁公司在当地生产的大猩猩玻璃于今年年初量产;【/h/]AB...

税惠助企前行 再赴开放之约

  12月5日,2024中越(东兴—芒街)商贸·旅游博览暨产业合作活动周在广西东兴市举办,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深化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吸引了中国和越南、泰国、巴基斯坦、俄罗斯等国内外名优企业来参展。从...

城市深处的文学馆:在四季流转中邂逅文学|文化中国行

城市深处的文学馆:在四季流转中邂逅文学|文化中国行

【/h/]中青报王忠清记者沈杰群【/h/]关于文学的博物馆能给城市带来什么?【/h/]刘王,一个95后的北漂女孩,除了工作轨迹之外,还有一个独特的生活坐标:中国现代文学馆。在这座中国最早、世界上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