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轮产业进入全面恢复阶段

cafe9个月前默认658

  中新社上海1月1日电 (记者 李佳佳)在顺利完成两个试运营航次后,1月1日,身系“敦煌飞天彩带”的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自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正式开启7天6晚到访韩国济州、日本福冈和长崎等地的商业首航之旅。

  “爱达·魔都号”历经5年的设计建造历程,总吨位13.55万吨,全长323.6米,型宽37.2米,全船共有20层甲板,拥有2125间豪华客房和套房,满载可容纳5246名宾客。

  “爱达·魔都号”融合东西方美学,融汇多元巧思和创新理念,倾情打造匠心珍味、沉浸娱乐、潮流购物、创享空间等海上新场景。宾客可在集结世界料理的特色餐厅享用全球珍馐美馔,在千人剧院欣赏精彩演出,在超大免税店中采购全球好物,在首创的工业艺术咖啡空间尽享沉浸式体验。

  首艘中国大型国产邮轮“爱达·魔都号”2024年1月1日正式迎接国内外宾客,开启商业首航。(爱达邮轮供图)

  就在“爱达·魔都号”满载宾客开启商业首航之际,国际头部邮轮企业也纷纷宣布重返中国市场。

  2024年4月,全球最大邮轮品牌皇家加勒比国际游轮旗下超大豪华邮轮“海洋光谱号”即将回归上海。“五一”期间,“海洋光谱号”将开启从上海出发的4晚5天至7晚8天前往周边国家的邮轮度假航线,目的地涵盖东京、横滨、大阪、神户、福冈等东北亚最热门的旅游胜地。皇家加勒比集团高级副总裁、亚洲区主席刘淄楠“谨慎乐观”地预测,2024年中国邮轮市场总规模能够恢复至2019年的七成;2025年,整体水平将完全恢复至2019年水平。

  跨国邮轮公司维京游轮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托尔斯泰·哈根(Torstein Hagen)也表达对于未来中国邮轮市场的信心与期待。他说:“我认为现在是加大投资、开拓中国市场的关键时刻。”

  托尔斯泰·哈根透露,“2024年,维京游轮将投入共4艘河轮服务中国市场。预计到2028年,服务中国市场的河轮船队将扩大至12艘。”

  由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邮轮绿皮书: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当前全球邮轮旅游市场需求旺盛,中国邮轮市场复航正在有序推进中,中国本土邮轮运营能力增强,沿海邮轮港城片区开发提速。

  对此,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邱羚认为,“爱达·魔都号”的运营适逢中国国际邮轮市场进入2024年全面恢复的最后准备时期,业界乐观预测2024年有望基本达到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全新的邮轮、全新的品牌在全新的市场阶段必然会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也势必会引起市场和社会的充分关注。

  她指出,从市场恢复层面来看,本土邮轮企业凭借先发优势率先重启中国国际邮轮市场,外资邮轮相继宣布回归中国市场,共同重新唤起邮轮旅游消费需求。从邮轮制造产业来看,首制大型邮轮完成交付并开启首航运营,成功实现了中国邮轮全产业链的闭环发展,并带动邮轮制造技术积累与本土运力供给提升,充分扩大邮轮产业经济链增益并激活邮轮市场活力,进而实现本土邮轮制造与邮轮运营的良性互动效益,为中国邮轮经济提升注入持久动力。

  邱羚说,邮轮经济产业链长、带动性强、溢出范围广,对推动扩大内需、释放消费潜力、培育发展动能、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上海是唯一实现邮轮全产业链覆盖的城市,已成为中国邮轮经济发展的鲜明“样板”。作为中国邮轮产业发展的引领者、排头兵、先行者,中国首个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的诞生地,上海未来要继续发挥优势,引领中国乃至亚洲邮轮产业发展,助力海洋经济“扬帆远航”。

相关文章

进博密码|3496家展商参展,“东方之约”何以热

进博密码|3496家展商参展,“东方之约”何以热

  郁斐 设计   在黄浦江畔,金秋的暖阳洒满大地,一场举世瞩目的盛会——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如约而至。   自2018年首届举办以来,进博会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成...

青知讲说人·每个梦都发光 | 杨梅:先远行再归根,梦想“三折叠”

青知讲说人·每个梦都发光 | 杨梅:先远行再归根,梦想“三折叠”

  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展现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的风采,近日,“青知讲说人·每个梦都发光”线下演讲会在中国政法大学举行,讲说人从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社...

云南用生态“含绿量”赢得发展“含金量”

  “祝你们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   ******19日下午来到云南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同现场村民和技术人员亲切交流。   鲜花,是云南一张靓丽的名片,其鲜切花产量稳居全国第一位,如果把其一年生产...

88.6%受访者期待图书馆等文化机构提供更多的公共学习空间

88.6%受访者期待图书馆等文化机构提供更多的公共学习空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品芝   近年来,不少城市加大图书馆、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建设。与此同时,随着年轻人学习热情日益增长,他们对图书馆等文化机构的公共学习空间也有了更多期待。   近日,中国青年...

亲诚惠容 镶钻成冠——记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

  9月24日至28日,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举行,围绕促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和区域高质量增长,凝聚了合作共识,取得了丰硕成果。   走过20年发展历...

“愣头青年”进老村

“愣头青年”进老村

  一群自称为“愣头青年”的年轻人,在云南省安宁市龙山村实施建设的“BCC龙山有氧计划”艺术园区,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前来打卡,使寂寞的老村变得越来越热闹。图片①④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文凌/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