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权威发布)

cafe8个月前默认753

  2020年1月,******主持召开**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5年来,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还将有哪些考虑?1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共同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国每7台汽车有1台产自川渝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陈亚军介绍,5年来,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从不足6.3万亿元,预计增长至2024年的8.6万亿元,迈上两个万亿元级台阶,占全国的比重由6.3%提高到6.5%以上,对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增强;两地共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特色消费品四大万亿元级的产业集群,汽车产量、电子信息产值占全国的1/10以上。“构建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川渝造’已成为中国制造的名片。”四川省副省长李文清说。

  比如电子信息,全球2/3的iPad、近8000万台笔记本电脑、超1亿台智能手机出自川渝;再看汽车制造,重庆在整车制造方面优势明显,四川在动力电池和清洁能源配套方面竞争力较强,双方共建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汇聚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超2000家,全国每7台汽车有1台产自川渝、超过1/5的动力电池实现“川渝造”。“将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主攻方向,推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发展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共育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核技术应用等未来产业。”李文清说。

  5年来,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呈现新气象。在创新布局方面,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全面启动,西部科学城在重庆和成都两地正式挂牌,中国(绵阳)科技城加快建设,重组形成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协同创新方面,川渝创新合作计划实施,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上线运行,12家高新区建立了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两省市共享大型科研仪器设备1.4万余台(套)。陈亚军介绍,将加大政策赋能,支持两省市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共同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建设上再加力。

  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开放水平持续提高

  西部陆海新通道常态化开行铁海联运班列1.5万列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联动实施197项改革措施,打造跨区域协作样板。重庆**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新武介绍,在推动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方面,川渝高竹新区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共建的省级新区,通过两省市协同立法,率先打造一体化运行的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中心,统一79项税费政策,纳税人平均办税时长得到压缩。

  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方面,建成铁路和高速公路通道22条,两地间人员往来每天超过100万人次;互访游客每年超过1亿人次,全国超过10亿人次到川渝畅游。促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联合发布4批次“川渝通办”事项,目前已达355项,每天办理量超过2万件次,办理时间平均压缩一半以上。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高。截至2024年底,西部陆海新通道常态化开行铁海联运班列达到1.5万列,国际铁路联运班列接近1900列,跨境公路班车超2.2万车次,通达126个国家和地区的548个港口,拓展“北货南下”通道,打破“西货东出”格局。“持续推动通道制度创新、数字赋能,实现物流运输‘一次委托、一次付费’‘全程不开箱’。通过搭乘通道班列,东南亚的水果几天内就能摆上内地市场,价格比以前降低不少。”陈新武说,重庆将继续与四川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基础设施‘硬联通’和综合服务‘软联通’,做大做强中欧班列(成渝)品牌,协同构建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带动西部地区加速高水平开放。

  携手共建民生“幸福圈”

  两地每9分钟开行1列高铁,最快1小时通达

  从交通出行、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着手,两地携手共建民生“幸福圈”。李文清介绍,聚焦共建“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成渝两地每9分钟开行1列高铁,最快1小时通达;两地共同推动2300家医疗机构实现电子健康卡扫码互认,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161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提高区域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水平。为更好适应人口流动、产业培育等需要,两地持续推进教育协同发展。2020年以来,互相增投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累计超过18万人。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65个优势学科结对共建“双一流”学科,培养拔尖人才。

  成都**常委、常务副市长曹俊杰介绍,通过实施成渝通办事项和便捷生活行动事项,两地在教育、卫生、人社、医保、市场监管、公积金等民生领域互利共享。2024年两地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结算达317万人次,增长27%。过去5年,成都建成投运524所幼儿园和中小学、29家三级甲等医疗机构、386家养老和托育服务机构,100个“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190家博物馆、3600家书店、8000多家咖啡馆、1万多家茶馆、2万多家火锅店,惠民便捷的天府家园纵深推进。安全韧性的智慧城市加快构建,目前,成都195个智慧应用场景高效运行,12.4万个微网格、14.6万名网格员直达基层末梢,5分钟消防救援圈加快建设,曹俊杰说。

  “双城经济圈经过5年建设,创新动能更为强劲、区域发展更趋协调、绿色本底更加坚实,开放发展更具成效、民生共享更加可及,发展能级和综合实力持续提升。”陈亚军表示,2025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收官之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推动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同时,将适时启动双城经济圈建设“十五五”实施方案起草工作,谋划一批战略任务、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全力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再上新台阶。

相关文章

巴黎奥运会赛场外的中国大学生——“我们同样是奥林匹克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

巴黎奥运会赛场外的中国大学生——“我们同样是奥林匹克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

  吴一骅(前排右一)与同事在塞纳河边等待巴黎奥运会开幕。吴一骅供图   侯思旬在奥运村为其他人指路。侯思旬供图   程茗好(右二)在乒乓球女单决赛场外与法国观众合影。程茗好供图   刘若辰...

钟鼓楼老街区的古都新事

钟鼓楼老街区的古都新事

本报记者陈路阳春夏之交,中轴线北端的钟鼓楼边,游人如织。在这个“五一”假期,钟鼓楼推出了“我在鼓楼”生活节,游客可以在悠扬的民乐和独特的无形体验中,感受历史与潮流的碰撞与交融。鼓楼东街等周边街巷也成为...

创意商文旅载体、消费地标在城市多点开花 激活消费新活力

创意商文旅载体、消费地标在城市多点开花 激活消费新活力

  央视网消息: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天津的气质您会怎么回答?可能很多人会说一个“哏”字,因为远近闻名的天津相声,也因为天津人轻松乐和的心态,给人留下幽默松弛的印象。但如今,年轻人口中的天津气质,变成了...

文化中国行|“新年俗”里的别样年味——迎新春社会生活全景观察

文化中国行|“新年俗”里的别样年味——迎新春社会生活全景观察

  1月17日,在西安市新城区一处新春年货会上,市民在挑选装饰品。 记者 陶玉琼摄   穿越时光,历经传承,春节无疑是中国人心中最特殊、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   贴春联、点花灯、玩社火、逛集会、...

第二届海南国际热带食材供应链博览会圆满收官

第二届海南国际热带食材供应链博览会圆满收官

  2024第二届海南国际热带食材供应链博览会于10月20日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顺利落下帷幕,圆满收官。展会4天共吸引专业观众19.7万人次、专业买家10583家到场参观洽谈,来自热带国家和地区及全国...

育“新”提“智”兴产业——多地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见闻

【/h/]记者李李可【/h/]今年以来,各地深耕优质生产力新领域,加快布局新赛道、挖掘新潜力。日前,记者走进企业一线,观摩多个领域,感受各地谋“新”“智”的新气象。【/h/]在合肥科技大学的硅谷有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