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面包店、咖啡馆聚集:我们的社区缺了什么?
【/h/]近日,一篇题为《某知名老面包店却是85度C,满是“失意”的上海老人》的文章在网上引发热议。本文中的老人们经常出现在上海静安区彭浦新村的一家85度C面包店,这里将成为老人们每个工作日中午到下午打发时间的固定场所。
【/h/]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h/]事实上,这家面包店远没有被老人们占领。1月的一个工作日下午,我在上海闵行区七宝万科商场看到,两家星巴克和一家麦当劳都挤满了老人。他们要么聚在一起聊天,要么只是坐在一个角落里用视频软件播放他们最近的一天。一些夫妇,每个人都有一个座位,靠在椅背上打了个盹。
【/h/]一家咖啡店的店员告诉我,这里大约有30%的老人“什么都没点”。“我们不能赶走他们。实际上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我已经习惯了。”年轻的店员说,有时看到这里的叔叔阿姨就像看到他们已经退休在老家的父母。“店开着开着,能给老人们一个休息的地方就不错了。”
【/h/]咖啡馆和面包店几乎满足了老年人关心的所有要素:温暖、离家近、同伴多、东西便宜。正如上述热文所说,“在老年人的生活中,确实缺少这样一间公共空房”。
【/h/]上海是目前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的许多老龄化做法值得在全国复制推广。例如,遍布上海的老年人餐饮服务点和食堂,有效解决了老年人和附近白领对一日三餐经济实惠、干净卫生的需求。又如,几乎每个社区都有日间照料中心和敬老院,价格公开透明,为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和刚做完手术没人照顾的老人提供照料服务。
【/h/]在上海为老服务平台上,所有为老服务场所都有联系电话,有的地方不仅公布座机号码,还公布手机号码。现有老年人餐饮服务场所2279个,日间照料中心921个,敬老院2034个。在上海黄浦区最中心区域的一家养老院的主页上,明确写着每月床位费加护理费约为2700元至3300元。
【/h/]然而,为什么老人们仍然觉得“身边没有公共空房间”?经进一步查询,我发现上海实际上有6248个老年人活动室、487个老年人综合服务中心和3720个邻里点。理论上,所有这些都可以为能够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公共空房间。
【/h/]但是为什么老人不去呢?我打开了上述几个活动室空的主页,每个活动室空都用图片展示了自己的“配置”——北郊某镇的综合性为老服务中心,面积1050平方米,设有办公桌、电脑、会议室、躺椅、按摩椅和交心室;在南郊某镇的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有8张单人沙发,每张沙发上整齐地叠放着一张小毯子,还有一个配有爬楼梯机和跑步机的健身房,以及一个潦草地摆放着几本书的阅览室;中心城区一个200平方米的食品援助点设立在有保安的养老院内;中心城区某小区的一个小区,一个88平米空的房间藏在宽约七八米的铁栏杆大门里,房间空宽敞;北郊某村居委会设在村委会办公室。150平方米的房间里摆放着一张旧桌子、三张旧凳子、一套扫帚和簸箕。
【/h/]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h/]一位在养老服务行业工作了五年的社工说:“我觉得我们需要反思。我们社区的老年服务设施是为谁而建的?设施越来越多,但老年人服务了多少?我们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h/]我注意到政府经营的公共养老金空是真诚的,但它缺乏温暖;虽然有空房间,但缺乏操作。例如,基层街道和村委会留出100多平方米甚至上千平方米的空房间为老年人服务,这在土地稀缺的上海可谓“诚意满满”,但这些空房间缺乏温馨的布局,有些房间配有空钥匙,但无法长期使用;有的规定了开关门时间,但并不总是有人负责开关门;虽然有些人购买了健身设施,但他们可能没有考虑到这些设施的“老化”,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无法“爬”上爬楼梯机。
在【/h/]空之间徘徊的官办养老空,没有“操作”。这些空房间中的大部分仍然处于“为旧舞蹈队排练”的少数民族水平。每次使用它们时,都可以向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提出申请并进行报告。很少看到空房间里有咖啡馆、贴心的付费小吃、随时可用且随时供应。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府运营的养老空房间一般位于基层政府部门的办公场所,它们随着工作人员的通勤时间而开启和关闭。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有他们自己的事情,所以他们只能方便地照看旧空房间的服务。
【/h/]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预计到“十四五”期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3亿,占比超过20%,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前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30%以上,他们将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
【/h/]面对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政府办的、暂时闲置的老年人服务设施空能否尽快使用起来,提高运营能力,是许多城市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h/]作者/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