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冬奥激情 放飞冰雪梦想——写在“十四冬”开幕之际

cafe1年前默认657

【/h/]北国风光,银装素裹。17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将在呼伦贝尔草原举行。

【/h/]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并“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梦想可能会实现,在奥运史上留下了东方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冰雪的激情在中华大地上飞扬,人们乐享“十四冬”,开启了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新篇章。

【/h/]家国同梦,中华同心。冰雪竞技水平不断提升,冰雪产业快速成长,冰雪火炬“传”到千家万户。”...中国冰雪运动的跨越式发展正在为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作出巨大贡献。

【/h/]竞技融合,追赶冰雪,激发信心

【/h/]2月14日,正值十四冬的乌兰察布市凉城赛区传来阵阵欢呼声。在当日举行的越野滑雪公开组男子双人追逐赛中,重庆队的王强以明显优势获得金牌。

【/h/]重庆队选手王强在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越野滑雪公开组男子双人追逐赛中夺冠(2024年2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刘磊摄

【/h/]为备战“十四冬”,王强去年9月赴挪威集训,以赛代训,与世界顶尖运动员同场竞技,提高竞技水平。在去年底举行的2023-2024年全国越野滑雪锦标赛和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越野滑雪资格赛中,王强获得了三枚金牌,显示了强大的实力。

【/h/]作为中国越野滑雪的领军人物,2022年,王强代表中国参加了北京冬奥会和越野滑雪世界杯,接连突破历史纪录,两次刷新中国越野滑雪最好成绩。

【/h/]2023年底,一边赶期末论文一边参赛的谷爱凌获得了U型自由式滑雪世界杯崇礼站的冠军。走出球场,她说:“今天打完三轮比赛,我感觉很好。我在训练中没有练习过任何个人动作。”我在第一轮就完成了所有动作。在第二轮和第三轮中,我选择增加难度并增加一点新动作。"

【/h/]谷爱凌、王强等人自信从容、继续强势表现,展现了中国冬季项目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精神风貌,也改变了中国体育“夏强冬弱”“冰强雪弱”的刻板印象。

【/h/]说回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以9枚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的成绩,位列金牌榜第三,让人热血沸腾。

【/h/]“这样的成绩单标志着我国冰雪竞技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冰雪产业专家、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原副主任朱表示:“总体而言,我国冬季运动的竞技实力和群众基础相对薄弱。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我们加快向冰雪运动强国目标迈进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h/]朱举例说,以谷爱凌、苏和高为代表的新生代是冬季运动在中国发展越来越广泛的证明,冰雪运动屡屡捷报频传,是中国冰雪运动跨界跨项招贤纳士的成果,也是民间雪圈与职业竞技体育良性互动的成果。

【/h/]“十四运会”是北京冬奥会后举办的首个冬季项目国家级重大体育赛事,也是内蒙古首次承办全国性综合性运动会。本届“十四运”是与国际接轨、全面申办冬奥会的生动实践。

【/h/]这是第十四届冬季节主会场外的雪雕(2024年2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h/]“米兰2026年冬奥会在第14个冬季设有所有比赛项目,共设8个大项、16个分项和176个小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司副司长丁涛介绍,为了完成这个项目,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赤峰、乌兰察布设置了4个竞赛场馆。跳台滑雪、雪车、雪橇等不符合内蒙古比赛条件的项目在北京冬奥会举办地举行。

【/h/]“作为我国冬季项目中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综合性运动会,‘十四冬’承担着后冬奥时代‘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巩固拓展的任务,同时又是米兰冬奥会前的一次大练兵,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丁涛说。

【/h/]河北队选手徐一凡参加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大众速滑比赛4X200混合接力赛(2024年1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贝赫摄

【/h/]1月14日是“十四冬”速度滑冰(公开组)比赛的收官日,辽宁队选手武玉以创全国纪录的成绩夺得男子10000米冠军,打破了由他保持的全国纪录。

【/h/]辽宁队选手武玉在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男子10000米速滑决赛中夺冠,并打破由他保持的全国纪录(2024年1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h/]“中国的长跑项目在世界上相对较弱,但从去年开始有所改善,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武玉说:“今年我在国家队的整体表现也有明显的提高。我在不同的表演水平上看到了不同的风景,我真的有更高的期望,目标是2026年冬奥会。”

【/h/]冬奥点燃激情,冰雪全民共享。

【/h/]正月初五,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的街道上张灯结彩。“十四冬”的口号和logo十分醒目,温暖的“中国红”与“白雪公主”“冬蓝”错落有致、相互映衬。

【/h/]十四冬主会场董允大道成为网络名人的打卡地,两侧14组精美的冰雕和雪雕景观让当地市民和外国游客流连忘返。海拉尔东山滑雪场几乎每天爆满,已成为市民的天堂。“呼伦贝尔首次承办国家级赛事,带来了巨大变化。城市越来越美,参与冰雪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健康。”市民朱金利说。

【/h/]第十四届冬季展吸引了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代表团参加。加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国石油工业体育协会,3700多名运动员将首次亮相本次比赛,这是历届冬季运动会之最。

【/h/]大型冬季体育赛事的筹备和举办推动了冰雪运动的热潮,为全民健身创造了条件。自2015年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全国参与冰雪运动的居民达3.46亿人次,冰雪运动参与率达24.56%。

【/h/]借助北京冬奥会的东风,花样滑冰、单板滑雪等“高冷”冰雪运动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在北京的滑冰俱乐部里,有四五岁的“冰宝宝”正在准备表演,一些成年人正在颤抖着“学走路”。

【/h/]为了更好地普及花样滑冰,中国花样滑冰协会降低了国家级水平测试的门槛,经过三到六个月的学习后可以尝试最低水平测试。还建立了俱乐部联赛,打通了从大众普及到专业运动员培养的向上通道。2023年举办的俱乐部联赛报名人数比上年增加3025人;参加花滑国家级水平测试的人数也逐年增加,2023年比2021年增加了77.94%。

【/h/]小朋友在呼和浩特市东河冰场参加冰雪趣味游戏(2024年2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志鹏摄

【/h/]今年冬天,内蒙古呼和浩特市73岁的市民张凯也尝试了一次“跨界”。“我练习轮滑已经十多年了,但冬天地面有霜时,我就不会滑冰了。”他说:“十四个冬天激励我们去溜冰场。”

【/h/]张凯轮滑队的大部分队员都超过了60岁,今年冬天有近40人在冰雪上行走。“现在冰场越来越多。我家附近的几个公园都有室外溜冰场,有些溜冰场还为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优惠。”张凯说:“无论年龄大小,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参与冰雪运动的乐趣。”

【/h/]朱表示,随着“南展东进”战略的推进,国内冰雪运动持续升温,开展冰雪运动的城市已从大中城市向小城镇延伸。未来,中小城镇也将成为开展群众冰雪运动的重要力量。

【/h/]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冰雪运动场地2452个,比上年增长8.45%。在贵州、四川、云南等常年不下雪的南方地区,也通过建设室内滑雪场开展冰雪运动。

滑雪在重庆正成为一项受欢迎的运动。目前,重庆已建成8个室外滑雪场,主城区建成2个室内滑雪场,满足滑雪爱好者一年四季“摸雪”的需求。许多南方人不再对冰雪“好奇”,而是深度参与到体育、旅游、研学等方式中,而南方地区也形成了冰雪运动的文化氛围。

【/h/]游客在重庆市南川区金佛山北坡滑雪场滑雪(2023年11月22日摄)。新华社发(曲明斌摄)

【/h/]工业热四溢,雪化动能。

【/h/]入冬以来,呼伦贝尔举办了冰雪那达慕、冰雪“伊萨伦”、冰雪马拉松等一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全国共有61家A级旅游景区、星级村(牧区)、重点乡村旅游村开门迎客,同比增长52.5%,部分景区首次实现冬季开放。

【/h/]在内蒙古自治区第20届冰雪那达慕开幕式上,赛马选手入场(2023年12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王煜摄

【/h/]“得益于‘十四冬’活动的吸引,我们酒店的入住率比往年提高了20%,去年年底,连续几天都是爆满。”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镇樊圻商务酒店经理金悦说。随着比赛的临近,前来体验冰雪魅力的游客络绎不绝。2024年春节假期前四天,内蒙古共接待国内游客1692.47万人次,是2023年的6.35倍,实现旅游收入119.24亿元,是2023年的8.62倍。

【/h/]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各地各部门在坚守生态红线的前提下支持冰雪产业发展,让“冷资源”释放经济“热效率”。冰雪产业发展成为带动新型消费增长、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的强劲动能。

【/h/]2024年1月以来,哈尔滨机场日均接待旅客7.2万余人次,来自北京、广州等地航班客座率超过90%。“二宾”已经成为互联网和线下的热词...哈尔滨的现象级人气离不开当地在丰富的冰雪资源上做文章,提高服务水平,改善营商环境。

【/h/]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游玩(2024年1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h/]除了哈尔滨,还有阿勒泰、长白山、呼伦贝尔...此前因“猫冬”而沉寂的西北和东北旅游目的地,人气也大幅提升。

【/h/]随着“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从愿景变为现实,体验感好、重复消费率高的冰雪运动消费场景受到追捧,这也是各冰雪文化旅游目的地客流火爆的原因之一。

【/h/]在黑龙江,亚布力滑雪场单日接待游客1.4万人次。在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举办地张家口市崇礼区,这里往返北京的高铁一票难求,铁路部门和民航部门为此加开了线路。新疆、吉林滑雪目的地电商平台搜索量大幅增长,“在阿勒泰滑雪”搜索量同比增长超过12倍。

【/h/]冰雪游的火爆直接促进了乡村振兴和大众就业。长白山和阿勒泰地区滑雪场附近的偏远山村通过发展餐饮、民宿等配套服务找到了致富增收的新路子。雪场和酒店的新就业需求也为当地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仅吉林市的一个大型雪原就能在雪季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在阿勒泰地区可可托海滑雪场附近,当地牧民要么在获得滑雪教练资格证书后申请在滑雪场任教,要么从事造雪等后勤工作,有人每月收入超过1万元...人民群众从冰雪产业发展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h/]游客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可可托海镇塔拉特村的咖啡店内休闲(2023年12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丁磊摄

【/h/]如今,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闭幕近两年后,北京和漳平之间的高铁列车仍在忙着运送滑雪爱好者和游客。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云顶滑雪公园等北京冬奥设施现已向公众开放,市民可亲身体验冬奥“同款”,雪季每天吸引成千上万人“打卡”。位于北京的全球首个永久性滑雪平台设施“雪飞天”再次迎来2023年滑雪世界杯...

【/h/]随着冰雪运动相关科研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发展,我国冰雪装备国产化率大幅提升,在河北张家口、新疆乌鲁木齐等地发展了造雪、缆车等滑雪场设施制造业。中国企业在世界上率先研发制造了滑雪机和旱雪模拟训练设施,不仅满足了国内滑雪培训市场激增的需求,还将产品出口到欧美等冰雪运动最早发展的地区。在与冰雪相关的轻工领域,一些过去为欧美厂商代工的企业开始涉足产业链上游,不仅深度参与了国外品牌的设计和生产,甚至推动了原创品牌的诞生。

【/h/]不仅是冬奥会的“硬件”遗产为冰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至于“软件”,在冬奥会中经历过高标准的人才,如场馆运营、安保巡逻和医疗急救等,也在冬奥会后将枝叶伸向各地,为群众身边的冰雪设施注入了世界级的运营管理经验。

【/h/]文字记者:刘伟、王静、陆、报道

【/h/]视频记者:张生、彭媛

【/h/]参与撰稿:林德仁、王春燕。

【/h/]海报设计:潘宏羽

【/h/]编辑:、许、黄、李颖、白、孟永民、张晨、吴、胡

【/h/]统筹:黄晓曦

相关文章

传承千年文脉 中国国潮“圈粉”年轻人

传承千年文脉 中国国潮“圈粉”年轻人

【/h/]贾,绣马面裙,非遗文化创作,国风咖啡...近年来,国风不断激发消费潜力、激活创造动能,成为培育壮大新兴消费的重要支撑。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国际经济市场规模为2.05万亿元,同比增长9.4...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颜值”变“产值” 打造“风景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颜值”变“产值” 打造“风景生产力”

  央视网消息: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高原明珠”洱海,湖泊面积252平方公里,是云南第二大高原淡水湖,又被誉为大理人民的“母亲湖”。近年来,围绕着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当地从“一湖之治”...

完善社区规划师制度,在“口袋”里让居民找到幸福感

完善社区规划师制度,在“口袋”里让居民找到幸福感

  10月23日,“我们的人民城市”系列采访走进上海市徐汇区。   嘉澜庭口袋公园紧邻慎成里,空间上呈四四方方的回字形,周边是一圈公共座椅,中间是开放式的旱地喷泉广场,广场南侧还设置一处隐秘又不失...

巴黎奥运会赛场外的中国大学生——“我们同样是奥林匹克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

巴黎奥运会赛场外的中国大学生——“我们同样是奥林匹克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

  吴一骅(前排右一)与同事在塞纳河边等待巴黎奥运会开幕。吴一骅供图   侯思旬在奥运村为其他人指路。侯思旬供图   程茗好(右二)在乒乓球女单决赛场外与法国观众合影。程茗好供图   刘若辰...

又是一年红叶季!打卡“醉美”红叶 激活“赏秋经济”

又是一年红叶季!打卡“醉美”红叶 激活“赏秋经济”

  央视网消息: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这段时间,山东淄博市的一些景区和村庄迎来红叶最佳观赏期,市民、游客漫步红叶林,感受秋天的美好意境。   这是山东淄博市的红叶柿岩景区里,万亩红叶林铺满...

暖阳之下万物生——云南“春日经济”走笔

暖阳之下万物生——云南“春日经济”走笔

  新华社昆明3月28日电 题:暖阳之下万物生——云南“春日经济”走笔   新华社记者吉哲鹏、陆君钰、熊轩昂   农户应季耕作,游人赏花踏青,还把春日的浪漫端上餐桌,溶洞咖啡、山野栖居等多种“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