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企业都要做咖啡?咖啡是怎么成企业跨界的香饽饽?
这几年几乎每年都有各种潮流出现,从最早的互联网+,到2020年的直播,再到去年的元宇宙。但是,谁也没想到,2022年最流行的潮流会是咖啡?最近随着李宁咖啡的火爆,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每个企业都要做咖啡。咖啡是怎么突然从舶来品变成跨界香椿的?
一、所有企业都要做咖啡?
据华商报报道,这段时间,咖啡赛道又忙起来了,因为李宁宣布将在店内提供咖啡服务。根据李宁2021年年报,如果全面铺开,李宁的咖啡店将超过7000家。不过,跨界咖啡市场的玩家入局也不算早。中国石油(601857)、中国石化(600028)、同仁堂(600085)、中国邮政等企业早已跨界布局咖啡领域。
据华商报统计,事实上,随着咖啡行业的迅速崛起,近年来,已有不少企业在咖啡领域进行跨界布局。2018年,中石油成立昆仑好客咖啡,在其昆仑好客便利店销售现磨咖啡;2019年,拥有近28000家门店的中石化易捷便利店发布了全新品牌易捷咖啡;2019年10月,同仁堂健康药业集团开设咖啡店知道健康,推出枸杞拿铁、陈皮拿铁等“药用”咖啡;今年2月14日,中国首家直营咖啡店Post Coffee在厦门正式开业...
不过,李宁并不是第一家进入咖啡赛道的服装公司。美国服装品牌拉尔夫·劳伦经营咖啡馆多年,在北京和上海有两家店。安踏泉州总部咖啡区很大。今年5月,安踏在广州DEAL的线下pop-up shop开业,还专门销售该品牌全新限量鞋款——千禧4【茶】,鞋内隐藏着茶包设计。
感觉最近几天,如果公司不做咖啡,似乎就没有赶上市场潮流。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约为3817亿元,消费者人数超过3亿。来自同一来源的数据表明,中国国内咖啡市场预计将保持27.2%的增长率,远高于2%的全球平均增长率。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
据《财富》中文网报道,20世纪初,法国传教士田在云南朱库拉村天主教堂后院种下了从越南带来的咖啡树苗,以此来倾诉乡愁。他绝不会想到,他的这一举动会被视为开启了未来中国本土咖啡种植的历史,他也绝不会想到,100多年后的中国,咖啡会有这样的“作用”。
即使在中国,也有可以起死回生的咖啡品牌。这就是瑞幸,从雷霆到涅槃。2022年4月14日,瑞幸发布上一财年财报显示,2021年露金咖啡净收入79.65亿元,同比增长97.5%。店级利润12.528亿元,实现历史性的店级年度利润。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都在问这种咖啡到底有多大的魔力,让这么多企业关注咖啡市场。为什么咖啡会成为企业的跨界香?
二、咖啡为什么能成为企业的跨界香?
【/h/】说实话,对于咖啡消费来说,虽然咖啡进入中国已经有一百年了,但是它的普及是在改革开放后的近几十年。从最早的雀巢速溶咖啡,到现在随处可见的咖啡,咖啡之所以能在跨国界的企业中如此受欢迎,仍然值得玩味:
首先,咖啡的独特属性使得咖啡成为企业跨界转型的有效手段。我们观察到,目前的跨境咖啡企业中,除了直接做饮料的,大部分想要跨界咖啡的企业基本上都有一些显著的特点,属于久负盛名,市场口碑极大的企业。他们在全国各地都有很多网点,但都是比较传统的品牌,不属于现在的互联网新秀,但这些老字号却成为了跨界咖啡的关键。其实我们不妨把原因分解一下:
第一,咖啡是老品牌最容易的新赛道。对于很多老字号来说,不管现在过得怎么样,转型升级几乎是他们共同的目标。然而,互联网发展这么多年,虽然老品牌总说要触网,但归根结底,似乎和互联网基因还是有些差距。很难充分利用互联网营销。这个时候,如果不谈互联网,有没有什么新兴的赛道概念可以轻松进入?
找他的人千千万万,咖啡无疑是最合适的一个。表面上看,咖啡很受欢迎,但实际上,咖啡也是人类饮用历史悠久的饮料。它有两个优势:历史和新消费,让老品牌进入更符合逻辑。
第二,做咖啡的时候很容易利用自己的优势。就像我们说的,这些老字号基本上知名度很高,网点众多,在做咖啡的时候不需要任何宣传就能让他们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由于网点众多,企业拓展市场非常容易。其他新兴企业也需要自己出钱出网点,基本是对老品牌的直接重用。比如李宁有线下的上千个网点,可以随时复用为咖啡馆。
第三,用咖啡带来流量,可以帮助你的主业。咖啡是一种高频消费产品。对于很多白领来说,每天靠喝咖啡“延续生命”几乎成了大多数人的共同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咖啡店如果能开起来,就从高频场景引流到低频场景。虽然是网上常见的玩法,但谁说线下就不能玩了?这其实是很多老字号的一厢情愿。
其次,跨界咖啡真的是一路走好吗?说实话,看到这么多企业想跨界做咖啡,虽然想法很好,但可能还是要在能不能做的问题上泼点冷水。
首先,咖啡赛道不再是蓝海赛道。十年甚至二十年前,咖啡绝对是市场的蓝海。那时候大部分人的咖啡选择非常有限,不是便宜的雀巢速溶就是贵的星巴克,你在里面做什么都可以有巨大的市场。但现在,从瑞幸到风度,从客户到不眠人,市场参与者众多。跨界咖啡能否在和这么多专业咖啡企业的竞争中做好,真的是个未知数。
二、咖啡消费习惯远未完全养成。我们之前其实也说过,在下沉市场开咖啡店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举动,因为中国毕竟是一个茶文化大国。虽然一些一二线城市已经有了比较成型的咖啡消费基础,但离真正的全民普及还有很大差距。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贸然铺开咖啡制作,很可能是一个很丰满的理想,现实却很有骨气。
第三,专业人才其实是极度匮乏的。表面上看,开一家咖啡店很简单,但实际上咖啡的种类很多。虽然星巴克和瑞幸开咖啡店看起来很容易,但是一个质量好的咖啡搅拌机并不容易培养。一旦大规模扩张,就很难储备和培养人才。
三、跨界做咖啡需要注意什么?其实无论跨界做咖啡的优势还是风险,都不能否认传统品牌跨界做咖啡的趋势已经形成。对于这些老字号来说,大概最需要的是真正注意一些关键点:
一方面,你的企业优势是什么?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经营好咖啡店。其实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难处。隔行如隔山的老道理,不好突破。对于任何想要跨界的企业来说,深入的市场调研都是必不可少的。
另一方面,对于咖啡市场来说,需要有专门的团队和专门的人来研究市场的商业发展逻辑以及与自身企业基因的结合点。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市场上长久生存。
跨界咖啡的趋势已经形成。你会去李宁、中石油、中石化、邮政局、同仁堂的店喝咖啡吗?
一天一句话
一个人做的梦只能是梦;一群有着相同梦想的人是真实的。约翰·列侬
第一时间给你最全的信息。
本文首发于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蒋寒的视觉观察。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应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