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高校”布局忙 产业新需求带火新专业
【/h/]近日,教育部公布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新增24个专业。距离高考还有不到60天。今年首次招生的新设专业相关试点学校正在紧锣密鼓地完善招生机制、制定教学计划,尽快将新增专业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撑。
【/h/]软物质科学与工程是今年新增的24个专业之一。“软材料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新能源、新型显示等领域产品的性能提升离不开软材料科学的发展和新材料的支撑。作为一个高度交叉的材料新方向,软物质科学的发展是在新产业和新需求的发展下应运而生的。”华南理工大学前沿软材料学院副院长王格林告诉记者。
【/h/]据赛迪顾问新材料产业研究中心预测,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规模有望超过11万亿元。纵观历年新材料专业调整的“轨迹”,从2021年增设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专业,到2022年增设生物材料专业,再到今年增设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无不体现出新材料产业蓬勃的发展势头。
【/h/]“作为2023年开始招生的新专业,生物材料专业近年来吸引了大量学生的关注和报名。去年,原计划招收36名学生,但在专业分流期间有70多人报名。事实上,无论是医院还是相关企业,对具有医学和工程学复合专业背景的人才都有着强烈的需求。”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材料系主任杜畅说。
【/h/]王认为,现代工业日益复杂的技术和更高的综合性能要求,不断推动着跨学科的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学院还计划邀请来自企业的R&D人员授课,并安排更多的实践课程。“软物质科学与工程前途广阔,努力为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培养更多人才。”王对说。
【/h/]新设专业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动能,也为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供更强助力。
【/h/]以建筑业为例。目前,我国建筑企业仍处于融合新兴技术产业完成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初级阶段。
【/h/]“我国建筑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仍然较低,核心工程软件国产化程度也较低。尤其是具有分析能力的高端工程软件,海外企业的产品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难以满足相关产业智能化升级的需求。”山东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院长王告诉记者,学校在全国率先开设了工程软件本科专业,今年计划在全国招收80名学生。它将从智能建造和软件开发两方面入手,为中国建筑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工程软件国产化和自主知识产权提供人才支撑。
【/h/]“除课程外,我们计划在培养计划中增加更多实践内容,包括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提供培训、实习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了解软件开发流程和质量控制,培养学生在工程软件研发方面的实践能力。”王对说道。
【/h/]总的来说,今年新增了24个专业,包括智能视觉工程、大功率半导体科学工程、咖啡科学与工程、生态修复等。,都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业内人士也表示,将新专业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撑,既需要深化产教融合,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h/]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科技和信息化司原司长雷超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产教融合作为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其中的关键之一。进一步加强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及时匹配的机制建设,既需要教育部门的努力,也需要企业行业的作用,推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不断发展,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特别是新产业出现后,需要根据产业需求设置新专业的课程和师资,通过与产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加强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