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与凡尔赛宫”展览亮相北京故宫博物院 一场双向奔赴的文明对话
【/h/]图①:铜镀金外壳人像怀表。
【/h/]图②:粉彩,金彩,花鸟,两个瓷瓶。
【/h/]图③:十匹骏马图谱(局部)。
【/h/]图④:绘图仪器。
【/h/]图⑤:观众相约博物馆观展。
【/h/]来博物馆拍照吧
【/h/]图⑥:观众在故宫博物院参观展览。
【/h/]杜建坡摄(影像中国)
【/h/]图⑦:绿釉香水瓶。
【/h/]图⑧:淡紫色蛋形瓶,绘金色山水人物。
【/h/]图9:镀银咖啡壶。
【/h/]以上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故宫博物院提供。
【/h/]近日,由故宫博物院、凡尔赛宫、博物馆和国家园林公共机构(以下简称“凡尔赛宫”)联合主办的“紫禁城与凡尔赛——17、18世纪的中法交流”展览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开幕。来自故宫博物院、凡尔赛宫等机构的约200件文物齐聚一堂,吸引了众多对中法文化感兴趣的观众前来“打卡”。
【/h/]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也是中法文化旅游年。作为中法文化旅游年的重点项目之一,展览通过“龙与百合的相遇”“故宫的法国风光”“凡尔赛的中国时尚”三个单元,展示中法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
【/h/]跨越万里
【/h/]开启中法文化交流。
【/h/]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以紫禁城和凡尔赛宫为中心,两国人员往来、思想交流和文化交流广泛而深入。“与同期中国与其他欧洲国家的交往相比,中法关系具有独特性。”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与凡尔赛”展览中方策展人郭福祥表示,中法交流始于两国高层的高度关注和直接参与。
【/h/]在展厅里,有一些凡尔赛市立图书馆收藏的珍贵古籍:李明的《中国近况报告》、法国天文学家德米兰的通讯集等。这些书籍介绍了中国信息,传播了中国文化,加深了欧洲对中国的了解,在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
【/h/]在独立展柜中,一款带有青铜镀金外壳的怀表引人注目。怀表的最外层是黑色鲨鱼皮表壳,螺旋和花朵图案镶嵌有金色指甲。镀铜表壳* *被郁金香环绕,表盘中间的蓝色珐琅绘有金色百合图案;打开机芯,可以看到摆轮的保护盖上雕刻着一条五爪金龙。郭福祥告诉记者,这块手表原藏于故宫养心殿,是两国交往的重要物证。
【/h/]智慧交融
【/h/]科学与艺术闪耀。
【/h/]“从丰富的文物中可以看出,科学与艺术的交流是17、18世纪中法交流的主旋律。”郭福祥说。
【/h/]一个黑色彩绘的方盒里有30多件乐器,包括刻度尺、直尺、角尺、圆规、直尺等。还有镀铜三角支架和蓝色珐琅水。据介绍,这盒绘图仪器是由清宫营造处结合法国制造和清朝制造的仪器。它功能齐全,非常实用。
【/h/]满文版《几何原本》、西医书籍、圆明园西洋楼的“大水法”铜版画、钟表、多功能镜子和法国精油...法国文化对清代科学、艺术、建筑、医学、测绘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紫禁城内绚丽独特的“法国景观”。
【/h/]与此同时,大量中国工艺品和书籍进入法国,引发了以凡尔赛宫为中心的“中国风艺术”创作潮流,并传播到欧洲各国。
【/h/]中国瓷器深受欧洲人的喜爱,法国人会对其进行装饰和改造,使其更符合法国人的口味。中国生产的绿釉香水瓶由巴黎工匠在顶部、瓶口边缘和底部采用洛可可风格的青铜和镀金饰物制成,看起来像喷泉。摆件包括贝壳、芦苇、天鹅、小龙虾等元素,表达“水”的主题。
【/h/]除了瓷器,法国人还在绘画、纺织、漆器、建筑和园林等方面积极借鉴中国文化,中国已成为法国艺术家和知识精英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
【/h/]17世纪的版画记录了特里亚农瓷宫的美景。受中国“瓷塔”(南京胡恩吉玻璃塔)的启发,法国人于1670年建造了特里亚农瓷宫。这座瓷器宫殿位于凡尔赛宫的边缘,外观华丽,覆盖着蓝色和白色的陶瓷,高高的屋顶上装饰着花瓶、儿童和动物。瓷器宫殿的内部装饰着带有中国花卉图案的丝绸。
【/h/]互相学习
【/h/]继续文明交流章
【/h/]文化交流从来不是单向的,而是通过互动产生活力、激发创新。
【/h/]17世纪下半叶,法国人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的制瓷技术。18世纪中期,随着高岭土的发现,法国塞菲尔瓷厂成功生产出硬质瓷器。这些瓷器的造型和装饰图案大多受中国瓷器的影响,具有地方特色。法国将塞弗瓷器作为国礼赠送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
【/h/]故宫的两个彩绘金瓷花瓶是塞弗瓷厂的产品。这个瓶子由可分离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组成。上部为椭圆形花瓶,底部有喇叭口和一个孔,下部为圆形底座,肩部刻有空。根据瓶子上的钱,这个花瓶的图案是由塞维利亚的著名画家多登在1759年至1760年间绘制的。
【/h/]珐琅是清代宫廷艺术的重要门类。在清代珐琅彩绘画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陈忠信等法国工匠发挥了重要作用。有趣的是,广东透明珐琅技术是从乾隆年间在法国定制珐琅产品的过程中引进的。清代法国工匠在定制珐琅器时,对样品产生了误解,采用了浮雕式透明珐琅器填充技术,引起了清朝的注意,从而开启了广东透明珐琅器的百年发展史。
【/h/]“中法两国虽远隔千山,但历史上文化交流不断。”郭福祥说,时至今日,这样的交流和交往仍令人回味并续写新篇。
【/h/]故宫和凡尔赛宫是历史上中法交流的见证地,也是各自国家文化的象征,在当代延续着交流互鉴的故事。凡尔赛宫和故宫博物院已经联合举办了几次展览。本次展览的开幕也是故宫博物院与法国文化机构交流合作的新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