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分级是引导 “放飞自我”不可取
近日,上海不少消费者在购买奶茶、咖啡等饮品时,发现了一件新鲜事——部分饮品介绍页面上添加了“营养选择ABCD”字样。相应等级的字母以放大的方式展示,提醒消费者饮料的营养状况。
今年4月,为帮助市民购买健康食品,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启动了“第一批营养与健康指导试点”,其中就包括饮料“营养精选”分级标识试点。这是我国首次出台饮料营养分级标签。
那么,饮料是怎么分级的呢?消费者应该如何参考分级情况?带着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以最低等级为最终标准。
这个分类主要是根据饮料中四种成分的含量,即非乳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无糖甜味剂。根据饮料每100 ml的含量,从高到低分为ABCD四个等级,推荐度逐级递减。
例如,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不得超过0.5g,每100ml评定为A级的饮料不得使用非糖甜味剂..如果一种饮料每100毫升含有不低于11.5克的非乳糖,或者不低于2.5克的饱和脂肪,或者超过0.3克的反式脂肪,将被评为最低的D级。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科主任臧家杰介绍,这个分级所依据的四种食材,都需要适度或限量摄入。在评判分级时,以最低的等级作为最终的总体等级,即以四种成分中表现最差的一种作为最终的分级依据。例如,某饮料中,非乳源性糖含量为5.7 g/100ml,等级为C级;饱和脂肪含量1g/100ml,等级为B;反式脂肪含量为0.2g/100ml,等级为A级,不添加非糖类甜味剂。饮料的最终评级会参考最差表现,即非乳含糖量,定为c。
将四个组分的具体指标数据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主要参考现有的相关标准。以非乳糖为例,分类有三个划分界限,分别是0.5g/100ml、5g/100ml和11.5g/100ml。
科信食品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介绍,非乳糖A标准0.5g/100ml是我国现行预包装食品国家标准(GB 28050-2011)中可定义为“无糖”的限量;5 g/100ml是国标中可以定义为“低糖”的限量;11.5g/100ml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高糖”的限量。此外,为了避免牛奶的“误伤”,在这个分类中,糖被归入非乳用糖,以排除牛奶中含有的乳糖。
该分类中的A级标准也对非糖甜味剂实行“一票否决制”。只要饮料含有非糖类甜味剂,就不能评为A级..阮介绍,非糖甜味剂俗称代糖,如赤藓糖醇、阿斯巴甜、安赛蜜等,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非糖甜味剂有20多种,很多无糖食品和饮料中都含有非糖甜味剂。
阮说,目前,对于代糖的减肥效果还存在一些争议。他认为,中国批准使用的代糖一般是安全的。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提出,城市高糖摄入人群应减少含蔗糖饮料和糖果的消费,选择天然增甜物质和甜味剂替代用蔗糖生产的饮料和食品。
“如果你想要甜味,又不想吃糖,代糖仍然是目前最好的选择。毕竟食物除了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提供快乐。”颜对说道。
不要完全依赖等级识别。
这样分类的初衷是为了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饮料的营养价值,做出更健康的选择。但是,分级标签并不是万能的,消费者也不能完全依赖它们来保持健康。
“尤其是消费者,不要把分级标签当成‘挡箭牌’,觉得选择A级或者B级饮料,就可以‘解放’自己,张口就喝。”阮说,饮酒量是影响某种成分总摄入量的重要因素。例如,一杯D级饮料每100毫升含有12克非牛奶衍生糖。如果只喝200毫升,非牛奶衍生糖的总摄入量为24克。但如果你喝的是500毫升的B级饮料,每100毫升非乳糖含量为5克,那么摄入的非乳糖就会达到25克,甚至更多。
另外,不同类型的产品营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可能导致分级差异很大。例如,全脂牛奶含有饱和脂肪。如果这种物质含量过高或者饮料等级降低,并不代表全脂牛奶营养价值低。“比如美国咖啡,可能会被评为A级,但如果你加入一些全脂牛奶,把它变成拿铁,你可能会被评为c级。但两者的营养价值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异,加入牛奶可能会更健康。”颜对说道。
他建议,对于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要理性看待分级,避免盲目跟风。“现在控糖减脂是一种趋势,但其实对于很多正常不肥胖的人来说,没必要严格控糖减脂。在控糖减脂之前,要合理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在适度的前提下,健康人不必一次或偶尔纠结饮食。”颜对说道。
他建议,除了参考分级标签,消费者还可以学会阅读食品营养标签和配料表,选择适合自己的食品。比如血糖高,尽量少吃含糖食物;如果血脂、血压高,就要控制脂肪、盐多的食物。
链接
“评价”饮料
其他国家也有先例。
中国不是第一个给饮料贴营养分类标签的国家。2022年底,新加坡通过法案,将零售市场的预包装饮料按照含糖量和饱和脂肪含量分为ABCD四个等级。A级的含糖量和饱和脂肪含量最低,D级的最高。C类和D类饮料必须在饮料正面标注,A类和B类饮料可以标注也可以不标注。此外,等级为D级的饮料必须符合上述要求,任何形式的促销广告也是禁止的。
新加坡的饮料营养分类与中国的上海饮料营养分类相比,没有将反式脂肪含量纳入考核指标,用于划分不同等级的各成分含量略有不同,但两地均规定A级饮料不得含有甜味剂。此外,为了排除牛奶中的乳糖,新加坡的分类方法特别说明了含乳糖和半乳糖饮料的含糖量计算方法,即从乳糖和半乳糖含量中减去总糖含量,所得数值作为含乳糖和半乳糖饮料的最终含糖量。
虽然在新加坡的饮料营养分类中乳糖被排除在糖分类的标准之外,但其主要来源——纯牛奶,尤其是全脂牛奶,因为富含饱和脂肪,往往被评为C或D级。这与大众对牛奶健康营养的印象相悖。
饱和脂肪过多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膳食指南都对其摄入量给出了限制性建议。另一方面,牛奶是蛋白质和钙的良好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正常成年人每天应摄入300至500克的乳及乳制品。所以健康人每天喝牛奶不要超过500毫升,不要太在意它的饱和脂肪含量。如果饮用量超过500 ml,最好选择低脂或脱脂牛奶,避免摄入过多饱和脂肪,影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