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变“新国潮” 这个展会上中国品牌“新花样”真不少

cafe11个月前默认650

2024年“中国品牌日”于5月10日至14日在上海举行。在中国品牌博览会现场,记者发现了许多首次亮相的“新品牌”和“新展品”,展现了新质量生产力激发的创新活力。

“和谐系统”的橱柜模型在“中国品牌日”首次亮相就吸引了众多观众。Harmony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个核级数字化仪控平台,控制着核电站数百个系统、数万台设备的运行。

中广核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明刚:包括“华龙一号”在内,我们有23台机组在运行和在建,已经应用于“和谐系统”,把核安全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该机器人在“中国品牌日”首次展出,它可以在水深超过100米的复杂海况下工作。该机器人的出现,意味着我国突破了超百米深海设备状态探测的技术瓶颈。

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海底电缆巡检工程师李晓军:配备声光电一体化智能检测技术,可实现水深100米以上海底电缆智能带电检测,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空白空。

在现场,记者发现了不少“新”品牌。比如“地下空”这个品牌,是由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品牌聚合而成,代表着整个产业链的制造能力和影响力。

这个“地下空房”的品牌并不属于某一家单独的企业,而是整合了* *企业中众多勘察设计、盾构施工、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专注于中国施工能力整体品牌的世界影响力。今年品牌日期间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企业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品牌影响力指数将同比增长近30%。

观众:这些展览让我感觉到“中国制造”正在逐步走向“中国创造”,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农产品复壮

土特产变成了“新国潮”

中国品牌不仅“精”,而且“接地气”,有“新花样”。今年的中国品牌日首次设立了“美丽集市”,各地农产品不断升级,让“接地气”的土特产成为“新国潮”。

在“美丽集市”里,150多个中华老字号、地域特色消费品等品牌的展位依次一字排开。记者发现,不少“土特产”都玩出了新花样。眼前这个“石榴”,其实就是一个山东花馒头。掰开之后,面粉做的石榴籽居然滚了出来。当地产品的新形式吸引了许多观众。

除了形态上的创新,很多产品都通过跨界融合开辟了新的空室。云南盛产咖啡豆和茶叶。这一次,在展位站的“C位”,是一款“咖啡果肉茶”。咖啡果的种子可以制成咖啡豆,但是果肉经常被丢弃。这种茶将咖啡果肉和茶叶结合在一起,其甘甜的口感和独特的概念让很多观众忍不住要去尝鲜。

记者发现,“土特产”的产业链越来越长,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山西大同使传统黄花种植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山西展出了黄花酱、黄花酥等加工品,已经看不到黄花的“原形”了。

【/h/]创新是动能,标准是导向,农产品品牌突围大市场。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目前,我国已在全国培育名优新农产品4560个、地理标志产品2508个,年产值超过8000亿元。

相关文章

城市深处的文学馆:在四季流转中邂逅文学

城市深处的文学馆:在四季流转中邂逅文学

【/h/]观众参观文艺展览。中国现代文学馆供图【/h/]文学馆成为一个可以产生“20分钟公园效应”的场所。【——————————【/h/]关于文学的博物馆能给城市带来什么?【/h/]刘王,一个95后的...

中老铁路客货运迅猛增长 今年发送旅客超716万人次

中老铁路客货运迅猛增长 今年发送旅客超716万人次

中新社昆明4月26日电(李叶茹张伟明)记者26日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024年以来,中老铁路客货运输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1月1日至4月25日,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已超过716万人次,同比...

贵州连续6年举办“乡村创客大赛” 吸引年轻人探索乡村旅游未来

  在贵阳市翁贡村,一堵堵涂成靛蓝色的外墙让这个村子看起来与众不同。“蓝花叙事”生活小馆坐落其中,原木的建筑空间内满是民族风情,窗外是大片菜田,满眼的阳光与绿意让这座乡村博物馆充满了闲适气息。   ...

亚冬会带火冰雪小镇!滑雪教练:20人→500人,忙到飞起

亚冬会带火冰雪小镇!滑雪教练:20人→500人,忙到飞起

  随着哈尔滨亚冬会的举办,周边的滑雪小镇的人流量也有了显著提升。牡丹江市横道河子镇距离亚冬会雪上项目的比赛地亚布力雪场只有百余公里,受益最为明显。   眼下,小镇迎来了冰雪游的客流高峰,来滑雪和旅...

青年夜校在一些城市火热“出圈” 吸引大批年轻人参与

  夜校火热 有“知”有味   近期,青年夜校在一些城市火热“出圈”,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参与。“夜校”,这个颇具年代感的词汇,正以崭新姿态进入年轻人的夜生活。   2023年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秋季班开启...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大蒜+咖啡打开思路 创新融合助乡村发展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大蒜+咖啡打开思路 创新融合助乡村发展

  报效祖国,建功西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实际行动为祖国西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四川成都的高山村就有一些年轻人,他们从大都市来到农村,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发展新产业、新模式,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