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元的现磨咖啡,能喝吗?
姐妹逛街最无语的时刻就是我眼中的新大陆在她嘴里已经是老梗了。
比如我逛街的时候跑进了一家咖啡店。从菜单到塑料杯,都弥漫着一股蜜汁冰雪城的味道。光是这5元一杯的现磨美式拿铁和6元一杯的淡奶拿铁,就是赤裸裸的向米雪冰城宣战。
小子,敢在我米雪冰城老粉面前胡来,我要好好教训它一顿。
正当我挽起袖子想站出来伸张正义的时候,我姐小声说:“这是蜜雪儿冰城的咖啡。”
我不会是最后一个知道“幸运咖啡”是米雪冰城家品牌的人吧?
“求你了,
你什么时候来赚我的钱?"
去年,一首《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的咏叹调传遍全国,蜜雪冰城的门店也遍布各级城市。
尤其是当它出现在上海田子坊、北京南锣鼓巷、深圳百货广场的时候,都市丽人完全被它上了一课:用一杯奶茶戳破消费主义的泡沫。
2元一筒,4元一杯的纯茶,6元一杯的珍贵牛奶,新派茶的价格被米雪冰城打下来。
这种突破消费主义的呼声可能仍会产生持久的影响。否则,新式制茶商怎么可能降价?现在10块钱可以喝一杯喜茶,奶雪茶,乐乐茶,20块钱左右可以享受一大杯奶茶。
从“没办法,没办法,你喝奶茶喝蜂蜜冰雪城”的怀疑到“小镇青年的独唱音乐终于变成了我所在城市的美女们的欢乐”的真实飘香。
喝蜂蜜冰雪城的人把他当宝,不喝蜂蜜冰雪城的人把他当人看。蜜雪冰城已经成为让人不忍辜负的民族品牌。
奶茶已经掉下神坛了。咖啡被神化还远吗?
星巴克和蒂姆& quot美国的咖啡正在涨价。曾经号称“人人喝得起的咖啡”的本土品牌瑞幸也在暗中戳中,调整优惠券策略,将一杯原本十元一杯的咖啡,带向了20元大关。
消费者对此颇有怨言:连锁店卖咖啡因和糖,性价比是优势。
这时,蜜雪儿冰城开始做咖啡了。
米雪冰城偷偷在菜单上增加了新的咖啡产品:美式咖啡、拿铁、芝士奶盖咖啡,期待已久的雪王雪顶咖啡也回归了。即使在“桂军1元”的外卖平台上,也只能获得个位数的价格。
爱吃冰淇淋爱喝茶的雪王,可能只是在咖啡上玩票。蜜雪冰城的全资子品牌Lucky Coffee,在咖啡领域真正继承了雪王的衣钵,戳破了消费主义的泡沫。
一杯5元的现磨美式杯,上面放一杯云燕麦拿铁和一杯浓缩的现磨拿铁,正好是12元一杯。主要产品集中在5-10元价格区间。
在外卖平台领券,四块钱,两杯冰拿铁,一袋酿雪花送到家。
那些“全中国都买得起”的咖啡蛋糕,可能真的在幸运咖啡馆这里兑现了。
目前,幸运咖啡在中国已有近600家门店。曾有媒体公开报道,河南焦作某门店幸运咖啡日营业额超过16000元,日出杯量超过1600杯。
很像当年的蜜雪冰城,因为目前幸运咖啡还没有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铺开,那些年被蜜雪冰城哭过的都市丽人,现在都因为喝不到幸运咖啡而着急了。
一种新的反消费主义呼声出现了:“幸运咖啡什么时候来赚我的钱?”
便宜的咖啡,可以喝吗?
这么便宜的咖啡真的能喝吗?
刚刚告别三合一速溶咖啡的小白们发出了三个关于灵魂的问题:
是速溶的还是现磨的?
是非乳粉还是牛奶?
是什么豆?
如果只是为了便宜而放弃基本的品质,那么再神秘的咖啡也比不上便利店货架上的瓶装咖啡,甚至是口袋里的速溶咖啡包。便宜的大杯咖啡一点都不稀缺。
Lucky Coffee因为解决了咖啡品质的基本问题而在咖啡圈掀起了一场风暴:用机器研磨代替速溶,用牛奶和奶油代替非乳粉,用阿拉比卡咖啡豆代替速溶中常见的罗布斯塔咖啡豆。
所以,Lucky Coffee正在以一杯便利店开架咖啡或者速溶咖啡的价格挑战现磨咖啡市场。
然而一杯能保证基本品质的现磨咖啡真的能这么便宜吗?毕竟咖啡的制作过程比奶茶还贵,光是烘焙磨豆的设备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幸运咖啡馆总经理邱腾宇表示,幸运咖啡馆也走性价比最高的路线,与米雪冰城的理念一致。
以千吨为单位通过批量采购获得议价权,然后共享米雪冰城的物流供应链。
在咖啡豆价格持续下跌的时候,幸运咖啡把矛头指向了设备:没有煞费苦心地使用昂贵的精品咖啡机,而是选择了具有稳定、大容量、性价比优势的意大利进口机器。毕竟,节省下来的大部分成本都体现在了产品价格上。
这其实是米雪冰城的一贯做法。米雪冰城曾经因为市面上的冰淇淋机价格昂贵而自行改装过冰淇淋机,2元一个的脆皮摩天大楼就是来自这样的“小聪明”。
按照邱腾宇的说法,努力控制设备成本。在过去的一年里,幸运咖啡店的设备减少了两次,成本减少了一万元。
这些降低成本的方法,对于那些比幸运咖啡经验丰富得多的连锁咖啡品牌来说,更是耳熟能详。但是,“极致性价比”或许反映了经营理念的不同。
在邱腾宇看来,幸运咖啡和米雪冰城的定位是一样的。他们强调的是可持续经营,所以只要把利润比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就可以了,不要过分追求利润的逐年增加。
“不同的咖啡品牌有不同的定位和经营理念,所以我们有自己的坚持”,邱腾宇说。
配奶茶,咖啡管用吗?
幸运咖啡将米雪冰城的“性价比”魔力推向了另一个高度。然而,更深层次的问题浮出了水面:咖啡毕竟是舶来品,它有自己的光环。“便宜”和“洋味”之间会有一场争夺战吗?
咖啡真的是不停的翻滚。
排队7小时的蓝瓶咖啡在朝圣和应酬中滚出天花板;
精品咖啡豆附带的说明书,几百个字就能破解,在专业知识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新咖啡连锁不仅在牛奶上下了功夫,还在咖啡中加入了配料,并配以一杯八宝粥和水果茶,在玩法上堪称惊天动地。
然而我们看幸运咖啡,咖啡单品只有十几个,而且不涉及创意、社交、专业。当我们把它和定价放在一起看时,它似乎太简单了。
幸运咖啡很像你日常喝的普通咖啡,这就是幸运咖啡看到的咖啡的未来。
邱腾宇曾经带队出国考察。在咖啡消费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不仅星巴克这样的高端连锁咖啡价格便宜,一杯美式咖啡只要8毛钱,而且经常消费的消费者对咖啡豆的产地和风味完全不挑剔。他们需要的只是一杯味道和质量都很好的咖啡。
也许对于需要咖啡因的普通人来说,没有什么比面包卷更贵了。毕竟,连咖啡创始人张宏基透露了一个行业数据:约95%的中国人无法接受纯“黑咖啡”。
味轮上的花、果、可乐、酒的香味就更不用说了。即使是进门的消费者,也只有酸和苦两个味道坐标。
“幸运咖啡所做的只是重新定位咖啡,让它成为一种功能性的日常饮品,”邱腾宇说。
消费者准备好接受在这些价值观下种植的咖啡了吗?
对于幸运咖啡诞生并深耕的下沉市场来说,可能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条件。
青年志高级研究员颜辉认为,“小镇青年”们早就通过各种社交媒体的“窗口”接触到了城市文化,自然对具有城市文化意蕴的咖啡并不陌生。年轻人从消费奶茶迁移到消费咖啡是很自然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小镇年轻人对咖啡的消费并不意味着咖啡文化的渗透。归根结底,他们只是消费了一杯咖啡口味的饮料。
【/h/]因此,虽然幸运咖啡提供了几种专为深度咖啡用户设计的意式浓缩咖啡,但其主要产品是以风味咖啡为主的淡咖啡风味和默认加糖的咖啡饮品,从而满足了下沉市场的需求。
但随着人们饮用频率的增加,在路上的消费者或多或少会一步步关注咖啡的口感。很多在路上的消费者分享了自己第一次喝幸运咖啡的感受:
有些人不明白为什么一杯现磨的美式要默认全糖。
有人觉得味道淡得像一滴咖啡混进了整个大海。
这种矛盾在幸运咖啡进入一线大都市后可能会更加明显:伴随星巴克、瑞幸等品牌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如何接受幸运咖啡的“再教育”?
相比奶茶,面对“味道”、“文化”、“历史”、“生活方式”标签更强的咖啡,除了极致的性价比,幸运咖啡还有什么新的故事吗?
作者:曲博阳
页眉设计:王欢
值班编辑: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