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一甲子,中法不断架设新的友谊之桥

cafe1年前默认740

中新社北京5月1日电题:走过漫漫征途,中法两国正在不断搭建新的友谊之桥。

中新社记者张素

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艺术八——青年艺术家联展”于4月底在北京展出。“我们通过艺术家在法国和中国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Art 8 Association的创始人克里斯蒂娜·卡约尔(Christine Cayol)说。展览反映了一条交流和相互学习的道路。

克里斯蒂娜·卡约尔(Christina Cailhol)是法国作家,Art 8是她创办的艺术之家,目前位于中法大学旧址。最新的青年艺术家联合展览是中法文化旅游年框架内的一项活动。

2024年4月底,“艺术8——青年艺术家联展”在北京展出,34位中法艺术家的56件绘画、雕塑、影像、装置作品集中呈现。中新社记者张苏摄

本次展览集中呈现了两国34位艺术家的56幅绘画、雕塑、影像和装置作品。参观展览的人仿佛进入了一个跨越多年的当代中法文化交流的故事。

多年来,“艺术8”致力于搭建中法艺术交流的桥梁。就像它的所在地——北京中法大学旧址一样,见证了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独一无二的篇章,也搭建了中法交流的重要桥梁。

【/h/]走进这座位于北京东皇城根北街的建筑,传统中式风格的大门被一座中西合璧的校舍掩映着。小院一侧的中式建筑原是礼堂,现在部分用作“艺术8”展厅。院内树木郁郁葱葱,以前的校舍经过改造,变成了展览。前来观展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草坪上还有毕业纪念石碑和铜牌,讲述着中法友谊的故事。

资料图:人们在北京东皇城根北街参观中法大学旧址教学楼。旧址占地约5000平方米,建筑中西合璧。教学楼、礼堂、图书馆书库完好无损,风格依旧。中新社记者侯宇摄

中法大学的建立源于20世纪初在法国的勤工俭学。当时,蔡元培、李世曾等有识之士致力于教育救国,号召和动员中法两国人民创办大学。1920年,北京中法大学在西山碧云寺法语预备学校的基础上创建,后于1950年停办。

短短30年间,北京中法大学培养了569名毕业生,向法国等国家输送了众多法国留学生,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陈毅元帅在这里学习,走上革命道路。

1926年北京中法大学毕业生刘文涛的后代刘爽回忆说,他的祖父会用点心煮一壶咖啡,带着浓重的家乡口音回忆自己在学校的岁月。"中法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具有穿透意识形态的力量."刘爽说。

如其所言,北京中法大学在办学过程中不断促进中法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有“请进来”的,如考古学家富歇和天文学家法耶,还有十几位法国学者应邀在学校讲学。还有“走出去”。学校积极支持在国外举办的各种中法文化交流活动,曾赞助在法国举办的中国美展,并帮助徐悲鸿夫妇在法国参加展览。

历史上的中法大学(1920-1950)作者段慕美认为,早在一百年前,中法大学的师生就开启了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倾向的人之间相互理解的对话。

里昂中法大学作为北京中法大学的姐妹学校,创建于1921年,坐落在富尔维的耶鲁山上,是近代中国在海外建立的唯一一所大学类机构。据统计,从1921年到1946年,共有473名中国学生在里昂中法大学注册并居住。敦煌学专家常书鸿、《法国通史纲要》主编沈联之、居里夫人在中国的第一个研究生郑等都曾在这里学习。

资料图:历经百年历史沧桑,里昂中法大学校门上用中文和法文雕刻的金色“中法大学”依然清晰可辨。中新社记者杨力摄

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在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参观了里昂中法大学旧址,寄语中法友好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为了更好地纪念这份友谊的传承,2016年,中法里昂大学被改造成中法里昂大学旧址,成为两国又一个友谊交流平台。

北京中法大学关闭后,部分院系并入其他机构。如今,北京理工大学等学校延续中法两国的文化亲和力,加强与法国在人才培养和文化交流方面的合作。

中法大学的故事见证了中法两国的友谊与合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走过“山海友好邻邦”的中法两国,正在不断搭建新的沟通和友谊的桥梁。

就像设立在中法大学旧址的Art 8一样,致力于成为中法文化的“摆渡人”。青年艺术家联展展出了中法艺术家在逗留期间现场创作的作品。他们通过改变视角来改变思维和灵感,成为中法交流创新活力的生动体现。

其中来自法国的Delhaye在北京的一个胡同里住了9个多月。他用近百只葫芦创作了作品《北京鸽哨》,向中国信鸽饲养艺术致敬,引起了很多共鸣。曾是法国人的拉法兰认为,这个展览象征着艺术可以团结人们,促进对话,超越地理界限和文化障碍,形成持久的联系。这种凝聚人心的行动在当今世界尤为重要。

第六届中法文化论坛将于今年秋天在法国举行,克里斯蒂娜·卡伊霍尔作为论坛的法国副主席,计划邀请更多的法国艺术家来法国。她说,要更好地发挥桥梁的作用,“让桥这边的人走过去,也让桥那边的人走过去。”

时光荏苒,中法两国正在不断搭建新的友谊之桥。

相关文章

迪庆高原青春文创 带火乡土手艺人

迪庆高原青春文创 带火乡土手艺人

  乡村手工艺人与设计师合作,对传统手工艺品进行设计创新,提升了乡村手工艺品的价值。①⑤⑥⑦由受访者提供 ②③④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文凌拍摄   参加9月16日在云南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举办...

经济政策一线微观察|点燃千亿元消费新引擎——从一杯咖啡里品消费新业态的发展“密码”

经济政策一线微观察|点燃千亿元消费新引擎——从一杯咖啡里品消费新业态的发展“密码”

  今年3月份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支持服务消费场景创新”。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零售咖啡的持续扩张,进一步提升了咖啡消费的大众化程度。国内咖啡文化逐渐...

青年早新闻|“安可”组合来啦!今天将正式与公众见面

青年早新闻|“安可”组合来啦!今天将正式与公众见面

  今天是12月8日,星期日,中国青年报“青年早新闻”来了——“青年关注、关注青年”!   几分钟速览最新热点,带你走近“宝藏学校”、触达“青春团讯”、学习“榜样人物”、了解“服务动态”。   1万...

从大豆到卫星——中国巴西务实合作不断迈向新高度

从大豆到卫星——中国巴西务实合作不断迈向新高度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11月19日电 特稿|从大豆到卫星——中国巴西务实合作不断迈向新高度   新华社记者乔继红 宿亮 朱婉君   巴西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西北部,起伏的群山之间,一条条输电线宛如银色...

新春走基层丨龟兹小巷欢乐不停歇

新春走基层丨龟兹小巷欢乐不停歇

  “两年前的龟兹小巷,巷道内尘土飞扬,房屋又老又旧。”   “如今的龟兹小巷,巷道整洁,古朴而时尚。”   “这里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更是党的政策惠及基层、推动地方发展的生动写照。”   ...

2024年服贸会:老字号上新展现国潮新样态

2024年服贸会:老字号上新展现国潮新样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在满是黑科技的2024年服贸会上,时尚和老字号也完成碰撞,展现国潮新风尚。服贸会期间,SS2025北京时装周WEEK UP潮流展在首钢园11号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