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村的文化泉脉(大地风华·走进古村落)

cafe1年前默认793

  古村仿佛一首经年老歌,游子念着,游人唱着。念着的人,那里是他的根,承载着童年和少年美好的时光。唱着的人,虽是别人的故乡,但走过、路过,每每给人以启迪。

  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莲塘镇的荔枝村,就是这样一个村子。友人说,这是一个古村,你来看看,一定不虚此行。起初我不以为意。荔枝村,顾名思义,无非漫山遍野的荔枝树,古树加村落,这样的村子,岭南太多了。

  夏日的傍晚,我来到村口。一个亭子吸引了我。石壁斑驳,落满沧桑岁月的尘埃。亭曰“担坭茶亭”。“坭”,“泥”也。荔枝村的先辈建了这座亭子。赶路人纵是疲惫不堪,望见凉亭便心生希冀,不由加快脚步,入亭憩息。后来,村里贤达人士纷纷捐资整修此亭。亭子有了更多功用,既为旅人遮风挡雨、作歇息纳凉用,还免费提供茶水。

  我怀着“探秘”一般的心境走进村子。哪知道,不经意间走进了源远流长的文化泉脉。

  村里有一个广场,一侧,池塘水绿,树木蓊郁。正对广场的是“孔氏宗祠”。原来,北宋时期,孔子的后裔孔安愈到此开村,设教肇庆,迄今已有千年历史。孔氏宗祠始建于清代,后重修。

  宗祠平日里不开门。友人言,进门是一个“鲤庭垂训”的屏风,刻着“大中至正”四字。往里,矗立着一座孔子像。其间,设有“诗礼堂”。悠悠古风,诗礼传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三千弟子端立孔庭,夫子循循善诱“吾道一以贯之”的恢弘景观。

  这样的村子,必不缺“书”。“玉书门”“学习里”“飞鸣书室”“白兰社学”“殿华学校”“贞文书房”“状元学堂”……古建筑、古巷、私塾旧址之名回荡在耳边,俨然书香扑面。因年代久远,墙砖灰白,青苔伏匿,有些字迹已被风霜剥蚀。想当年,学子俱是笃学不倦,唯此,小小的村子方有文化传承、薪火赓续之气象。漫步其间,经过一处又一处紧挨着的房舍,忽见一座楼台之上,建有一个“公益咖啡馆”。一侧红砖墙上写着“别抱怨读书苦,那是去看世界的路”,一侧青砖墙上写着“放下手机,阅读一小时,立享免费咖啡”。这是一家“有温度的乡村咖啡馆”。而古老的“殿华学校”已变身为一家二十四小时不打烊的书吧。我拾级而上,入内,只见各类书籍整齐摆放在书架上,书香、木香混杂着夏日的气息,淡淡飘入鼻翼。书吧有三层,一层为阅览室,两张宽长条木桌,十几把木椅;二层也是阅览室,可席地而坐;沿木梯上至三层,是一间教室,十几张小木桌,配十几把小木椅,正前方墙上挂着一块大黑板。我站了一会儿,想起自己童年上课的时光。又坐了一会儿,望着窗外伸上来的郁郁葱葱的树枝发呆。正是晚饭时分,没有孩子来读书。一问方知,孩子们在这里来去自由,平时热闹得很,还有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读书、练习书法。

  让人想不到的是,新华书店也在村里设了点。去年暑期,肇庆市首家乡村新华书店在荔枝村“贞文书房”旧址开业。但我来得不是时候,因是傍晚,书店关门了。扒着门缝“窥探”,里面图书不少,是集书店、书屋、书房、数字阅读为一体的乡村阅读空间。

  夕阳西下,余晖照在稠叠的云朵上,天边红彤彤一片。此时,连日的燠热好像突然散入山林,微风阵阵,一片清凉。我慢慢地走,慢慢地看,慢慢地思考。不觉间,走到村西梁氏大夫祠。它始建于明代中后期。原正大门梁檐之上有“钦点状元及第”牌匾,今已不见。明清时期,莲塘梁氏族人中有兄弟、父子同登科,走出翰林院侍读、进士、举人、太学生、贡生等数十人,让人暗暗惊叹。

  一方水土一方人。若从高处远远地看,荔枝村建在呈弯月形的土岗上。靠东南方,居住着梁、朱两姓,靠西北方为孔、容、温三姓。如今仍有四千名不同姓氏的村民在村里生活。他们像檐廊下的一只只燕子,对自己的家园不离不弃,精心守护。是什么力量留住了他们?我想,或许,是因为这里的一条条古巷、一间间古宅以及古社坛、古碑刻,乃至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承载了太多他们祖先的气息和历史的积淀,这是多么独特的人文生态,弥足珍贵。

  不过,我还是觉得缺失了什么。作为村庄,若无“乐耕”,何以“久读”?徘徊丘垄间,直至看到一座硕大的农耕文化园,顿觉释然。它位于村庄旁、神符山下。“晨耕陇上田,夕咏窗间书”,这才是古村生生不息的秘诀。

  农耕文化园内,有高要西江虾谷展示馆,一个以罗氏沼虾为主角的科研学习、亲子游和农业产业展示的平台。听工作人员说,高要区为“中国罗氏沼虾之乡”,全区养殖面积十二万亩,莲塘镇养殖面积连片有两万亩,而荔枝村是“稻虾共作”基地。若来得早,去水塘稻田间转转,能看到罗氏沼虾舞着湛蓝色大钳子优哉游哉的样子。馆内,还有“罗氏沼虾智慧养殖”“粤港澳大湾区罗氏沼虾价格指数”平台,站在屏幕前,各种数据一目了然。

  来荔枝村的时候,听说第二天有一批城里的孩子要来这里研学。他们会坐着“小火车”途经凉亭驿站,了解二十四节气知识,在百米长的瓜果长廊中采摘,在虾塘旁快乐地钓虾,在山幽气清、晨鸟众鸣中看孔雀飞翔。

  太阳下山了,月亮上来了。神符山上,一条灯带通向光明的峰顶;山下,青蛙“咕咕”地叫着,蟋蟀声如潮水。

  此时的古村,千家灯火,静谧安详。

相关文章

文化中国行|“新年俗”里的别样年味——迎新春社会生活全景观察

文化中国行|“新年俗”里的别样年味——迎新春社会生活全景观察

  1月17日,在西安市新城区一处新春年货会上,市民在挑选装饰品。 记者 陶玉琼摄   穿越时光,历经传承,春节无疑是中国人心中最特殊、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   贴春联、点花灯、玩社火、逛集会、...

同济大学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场景

对于同济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本科生李来说,真正领略到人文的魅力,是从宿舍的一次分享会开始的。“楼里的导师们讨论的东西,我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也没有想过,这些收获都是意外的惊喜。”李想激动地描述她在这个班...

为什么戒掉甜饮料这么难?| 科普时间

为什么戒掉甜饮料这么难?| 科普时间

  现在,很多人平日里奶茶、果汁等甜饮料不离手,虽然不饿,但就是想吃甜的;虽然不渴,但就是想喝甜的。心情不好的时候,很多人想通过吃甜食来缓解不良情绪,寻找短暂的释放,之后又因吃下太多甜食陷入后悔、自...

吃苦耐劳是受访店主认为经营小店最需要的品质 66.3%受访小店店主愿意把经营小店当作一生的事业

吃苦耐劳是受访店主认为经营小店最需要的品质 66.3%受访小店店主愿意把经营小店当作一生的事业

  开一家小店需要具备哪些品质?商业头脑、市场洞察力,还是敢于出手的勇气?中国青年报社调研组对全国60多个城市226名小店店主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吃苦耐劳是受访小店店主认为经营小店最需要的品质,然...

奏响高原之声,时光在古院里流淌

奏响高原之声,时光在古院里流淌

  奏响高原之声,时光在古院里流淌   谈及故乡,你能想到的是什么呢?是承载自己幼年欢声笑语的那片田野?抑或是记忆中的那条街道?当故乡与声音联系在一起时,故乡便具象起来了。冬日踩在松软的雪地,夏日的...

点燃创新引擎 激活发展动能——“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

点燃创新引擎 激活发展动能——“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

机械臂逐渐取代流水线上的工人,工厂正在向智能化转型升级;攻坚“硬科技”,自主掌控产业链,打造“本土化”机器人;借助未来网络,医生给5000公里外的病人做手术,未来产业创造未来产业...新华社记者近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