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民谣、芝麻锅炸、咖啡和茶:尼克松上海之行的亲历者故事

cafe8个月前咖啡254

  50年前,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这次历史性访问是推动中美关系迈向正常化的重要一步。

  尼克松访华之行首先抵达、最后离开的都是上海。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的专机飞抵上海虹桥机场,短暂停留并受到中方迎接,之后飞往北京。2月27日,在结束北京和杭州之行后,尼克松又在上海进行了一天的访问。2月28日,“上海公报”正式发表。

  “上海公报”是中美之间的第一个联合公报,确认了一个中国原则,并连同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原则一道,构成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两国建交的政治基础。

  这次访问也给亲历者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原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当时12岁,是中福会少年宫外宾接待小组的成员,参与接待了尼克松夫人帕特等美方人员。在此之前他和同学们做足了准备工作,搜集了大量有关美国的知识。

  美国民谣感动尼克松夫人

  1972年2月27日,尼克松抵达上海后首先与周恩来**一起参观了上海工业展览会。原上海外办主任助理夏永芳曾亲历尼克松访华的准备和接待工作,她向澎湃新闻等介绍道,当时尼克松与周恩来一起参观上海工业展览会,尼克松看展览很仔细,听讲解也很有兴趣,“心情大好,表现也很活跃”,还帮助周**脱了大衣。

  当时31岁的夏永芳参与的是简报文字工作,1971年12月工作班子基本组建完成,并进驻锦江饭店西楼办公。夏永芳说,他们当时需要将各方面的情况和问题给**汇报、请示,基本是“一天一报”,后来经常是“一事一报”,有时每天要写三四份简报。

  同日,尼克松的夫人帕特及一些随行人员参观了中福会少年宫。桂永浩回忆道,当时少年宫有许多兴趣小组,比如乐器、舞蹈、航模等。尼克松夫人一行来访走到合唱队活动室时,合唱队表演了美国民谣《草堆里的火鸡》,他当时看到尼克松夫人眼圈都红了。

  “这是出乎她意料的。那时候两国之间的正式交往还没有正式启动,(这方面)准备刚刚开始,小朋友们唱了一首美国民谣,所以她听了这个很激动。我认为任何一个细节的安排都会在无形之中打动对方心灵,有时(这些)效果是无法估量的。”回望50年前的这段经历,桂永浩感慨道。

  当时的访问可谓是“大场面”,许多外国媒体都随团来到中国。据美国《纽约时报》1972年1月20日的一篇报道,当时有30名记者随行访问,其中一多半都来自电视台和广播电台。据桂永浩回忆,美国三大电视台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ABC(美国广播公司)和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都在少年宫的广场上架设了天线,他当时知道这些媒体可能会全球播送实况信号,指导员也告诉学生们要注意自己的举止行为。不过,“那时候我们是做好了非常充分的准备,我认为我自己是真的不紧张。”

  尼克松访华是夏永芳第一次面对面见到美国人并和他们打交道。美国媒体给夏永芳留下的印象是“采访比较疯狂”“事业心很强”“珍惜机会”,“基本上是抓住什么人就要采访,而且问的问题非常短、尖锐,也需要非常具体的答复。”

  小笼包和芝麻锅炸

  在上海,尼克松一行住在锦江饭店。据现年85岁的原锦江饭店工作人员何招法回忆,当时饭店的楼面全部开放,美国政府代表团住中楼中条(现贵宾楼),记者住北楼,其他随员住中楼东、西条。

  尼克松夫妇当时住在16楼的套房,何招法负责尼克松夫妇的客房、餐饮等服务,还为在17楼餐厅用餐的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国务卿罗杰斯等50多人服务。

  让何招法印象最深的是,尼克松的饮用水和餐点都是空运来的。除了美方自带的饮食,锦江饭店还为尼克松夫妇供应了第一天的午餐和第二天的早餐,均安排在16楼的总统套房餐厅。美方自备的厨师和服务人员准备西餐,放置在餐桌的北面,饭店为其准备中式点心和菜肴,放置在餐桌的南面,由尼克松夫妇自选。

  据媒体此前报道,2月27日的参观结束后,尼克松在锦江饭店点了三道菜——鲜菇蚕豆、炒明虾球和沙律拌鸡,而且全部吃完,并多次称赞。何招法还向媒体回忆说,当时锦江饭店准备的点心还包括小笼包和芝麻锅炸。

  如何把握对美方人员接待的分寸,也是当时的一个重点。当时中美两国已经隔绝了22年,而且尚未正式建交。何招法表示,上海市外事办公室当时对接待小组进行了两次培训,要求他们遵守“不卑不亢、不冷不热、友好接待”的原则。“不卑不亢”和“友好接待”是在其他接待工作中也经常提到的一贯要求,但“不冷不热”是对尼克松接待工作的特殊要求。何招法表示,在接待其他很多国家的元首时,服务人员都是夹道欢迎,还要拿鲜花,非常热闹,而尼克松这次访华没有这种场面,但是也要体现服务人员的友好,所以他们都是面带微笑、行注目礼。

  当时中方服务人员并不能进入尼克松的套房,套房外一直有美方安保人员执勤,定时换岗。何招法回忆说,一开始这些安保人员板着面孔,后来锦江饭店的服务人员感到不能不理不睬,况且这些保卫人员是基层人员,应该多做工作,于是给他们送上茶和咖啡,而双方语言的障碍也不是问题——“咖啡他们(英语)也讲‘咖啡’,茶我们就说‘tea’。”何招法回忆道。后来这些安保人员的态度也放松了,面带笑容,有时还主动和服务员点点头打打招呼。

  如今从16楼的总统套房餐厅北窗望出去,可以看到鳞次栉比的高楼,延安高架和南北高架在不远处交叉,浦东陆家嘴的东方明珠、环球金融中心和上海中心也清晰可见。与50年前美方代表团所见到的城市景观相比,上海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关文章

“咖啡产业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

  3月30日,保山质检中心“咖啡产业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为保山成为重塑咖啡全产业链、打造“中国最好喝的咖啡”提供动力。咖啡产业研究院将围绕国家、省市咖啡产业发展政策,着眼国内外咖啡产业前沿科技和...

熊爪咖啡进营业厅,“幸福课堂”进社区:上海电信拓展服务场景关怀社会

【/h/]3月5日,上海公益网上名人店的熊爪咖啡亮相上海电信新东路营业厅,伴随着手语,向观众传授咖啡知识。这是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信)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主题活动之一。上海电信致力于用各种...

注意:咖啡不仅是心血管杀手,长期喝咖啡还容易患上2类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生活中也养成了一些“小情调”。对于很多人来说,在平日里喝喝咖啡那也是一件非常享受和放松且具有情调的事情。不仅如此,咖啡更是成了许多人的“精神救命粮食”,尤其是对...

8种世界各国“少有人知”的咖啡,虽然比较冷门,但真的很有特色

【/h/]咖啡是成熟成年人的浪漫!【/h/]小时候觉得咖啡很苦,疯狂加糖加奶后几乎喝不了几口。长大后,我根本离不开它!【/h/]从喝速溶咖啡到做牛奶咖啡再到黑咖啡。我好像看到自己从青年变成了…!说到咖...

上海选择了咖啡馆,咖啡馆又丰富了上海的历史风景

  近代以来,咖啡馆逐渐成为上海城市的重要标志,如同茶馆之于北京。咖啡馆的意象也竞相出现在文人的笔下,如田汉的《咖啡店之一夜》、鲁迅的《革命咖啡店》、郁达夫译《咖啡店一女侍》等。还有一些或主动或被动...

悬崖上的咖啡馆、蘑菇尝鲜游......清明假期这些旅行玩法很有趣

新场景带动了新消费,各式各样的新玩法也在这个假期不断涌现,带给游客全新体验。您是否尝试过“飞檐走壁”,只为喝一杯咖啡?或是将咖啡与茶叶有机结合?依托独特资源,各地不断创新文旅新体验。云南保山: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