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人民城市丨上海:“两张网”里的为民情怀

cafe6个月前默认745

  央广网上海11月2日消息(记者冯丽)从“只进一扇门”到“一次不用跑”,从“不见面审批”到“免申即享”,从“城市运行突发事件提前预警”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近些年,随着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改革的纵深推进,市民企业越发感到:在上海办事“像网购一样便捷”。

上海闵行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一隅(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走进闵行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会发现这里从“颜值”到具体业务都十分亮眼:在明亮宽敞的办事大厅,安心地喝上一杯咖啡,与相关人员围坐一起商量洽谈、叫到号直接提交材料,办事流程相当“丝滑”。

  “这里环境很好,喝着咖啡、聊聊天就能把事办好,工作人员还主动帮我解决了很多难题。”在上海工作的外籍教师安女士表示,“我对中国的服务有了更立体的认识。”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城市规模越大,治理面对的问题越复杂。如何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上海听民声、优体验、重拓展,让企业群众办事无感、服务可感、体验优感。

  上海,杨浦滨江“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雕塑(央广网记者 冯丽 摄)

  市民、企业打开“随申办”App,个性化的呈现、智能化的服务,从“出生一件事“到企业相关大事小情,动动手指远程一键“下单”,市民与企业在“关键小事”中感受着这座城市的温度。

  截至目前,上海率先建设的政务服务品牌“一网通办”个人实名用户累计超8456.3万,法人用户累计达394.2万;“一网通办”平台接入事项累计达3737项,累计办件超过5.78亿;“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好差评”好评率达到99.95%。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朱俊伟表示,坚持问需于民、服务于民,以改革引领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推动“一网通办”改革提升企业群众办事满意度、获得感。

上海每一条街道都有自己的“数字档案”(央广网记者 冯丽 摄)

  星罗棋布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立体交通、交错复杂的地下管线……在上海,每一条街道、每一辆共享打车、每一块智能水表都有属于自己的“数字档案”。在“一网统管”城市运行系统里,实时跳动的数据指标,勾勒出上海这座超大城市每时每刻的“生命体征”。

  一块智能水表助力“守护”独居老人,这在上海不是新鲜事。年过七旬的独居老人金阿姨住在静安区某小区,女儿常年在外,老人大多时候一个人生活。2023年,金阿姨家安装了一块“聪明”的智慧水表,能够实时通过用水量监测老人的生活情况。

  一旦每日水表转动小于0.01立方厘米,相当于抽一次抽水马桶的量;大于2立方厘米,相当于一家三口用20天的量,“聪明的水表”会初步判断老人可能摔倒或有异常情况。这时,助老平台会触发电话语音呼叫,对老人、家属进行电话语音确认。

  与此同时,平台会与静安区城运的网格化派单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异常用户由静安区城运派单至街道,信息再流转到居民区干部手中,由专人上门核实,用心守护独居老人安享晚年。

上海静安“一屏”观全域(央广网记者 冯丽 摄)

  “上海静安聚焦夯实治理基座、聚焦城运平台建设、聚焦应用优化升级,深入推进‘一网统管’建设。”静安区数据局局长、区城运中心主任、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谢志彬说。

  从一块智能水表守护独居老人,到一块屏助力市民游客在南京西路“席地而坐”,再到“12345”市民服务热线智能分析系统发现“沉没的少数”,这座“人民之城”率先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

  今年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提出5周年。5年来,“一网通办”与“一网统管”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赋能上海从治理走向“智”理。

  上海精心织密的“两张网”,“网”里藏着上海速度,“网”外蕴含着城市温度,在服务市民百姓,管好“天上地下”,探索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的过程中,护佑着超大城市井然有序、欣欣向荣。

相关文章

44岁和60岁时 衰老最快

  人类在生命中的进程是一个渐进式的变化。然而,如果某天早上你醒来照镜子时突然发现自己老了不少,这并不是凭空想象。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前医学院的遗传学家对与衰老相关的分...

青年创业“有滋有味” 山西乡村年集里的新机遇

青年创业“有滋有味” 山西乡村年集里的新机遇

  在山西省河津市的乡村集市上,品尝一口四川的耙耙柑,酸甜可口;现炸的麻花、馓子,酥香四溢;刚从田间地头采摘的新鲜蔬菜,带着泥土的芬芳;老乡自制的猪皮冻、腌萝卜、酸菜,让人忍不住想买回家……   ...

“工享年味·龙游晋江”双节职工家庭文旅系列活动圆满举办

“工享年味·龙游晋江”双节职工家庭文旅系列活动圆满举办

  为提升全市各级工会服务意识,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促进职工的身心健康,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同时也增加职工的福利和关怀,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营造温馨祥和的节日氛围。市总工会发起在元旦...

价格高昂 “电量救星”怎么变身“钱包刺客”?

  □ 法治日报记者 王娈 白楚玄   “我只看到租借价格2元,没想到是2元/30分钟。”近日,外出就餐的北京市民赵女士遭遇共享移动电源价格“背刺”,一顿饭的工夫共享移动电源扣款10元。她还在扣款协...

8项保健食品国家标准发布

  人民网北京4月8日电 (记者孙博洋)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近日,由全国特殊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466)组织修订的8项保健食品国家标准正式对外发布。   此次发布的8项保健食品国家标准分...

焦点访谈·足迹丨发展向前 民生向暖

焦点访谈·足迹丨发展向前 民生向暖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中国共产党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对民生的关切,深深嵌印在***的足迹里。2024年,******多次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