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疫情都阻挡不了上海人喝咖啡?

cafe10个月前咖啡336

  电影《爱情神话》剧照。

  最近由于疫情,上海市民居家隔离,一条热搜却一度挂到了最高位——“上海,我要买咖啡啊!”颇有些苦中作乐的意思。这让人想起前不久上映的沪语电影《爱情神话》里的生活场景,里面不仅时髦的“老克勒”们徘徊咖啡馆,连街头的修鞋工都要停下来安然享受“coffee time”。有人不禁感慨:不愧是上海人,血管里流的都是咖啡啊!但也有人疑问,就这么“矫情”吗,非得喝咖啡不行?

  “上海,我要买咖啡啊!”一度登上微博热搜。

  也许,还真是不行——之前还有一个上了热搜的数据:上海咖啡馆数量全世界排名第一。没错,不是伦敦巴黎,不是纽约东京,是上海,而且是碾压性的胜利。著名的淮海中路商业街长2.2公里,咖啡馆数量达到将近50家,平均40多米就有一家。这密度,如何不养成上海人顽固的咖啡习惯。而更重要的是,虽然对全国大多数人来说,喝咖啡依然算是一种洋派的小资行为,但对上海却不是,它已经在漫长的历史中,深深融化进了这座都市的文化传统之中。

  比起其他地方近二三十年才见识或习惯咖啡,作为中国现代摩登文化的桥头堡、世界主义在东方率先登陆的滩涂,从1843年开埠后,上海就开始品尝这种舶来的黑色饮料,至晚在1886年,就出现了独立营业的咖啡馆。在西方,咖啡馆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文学乃至革命公共空间,海明威、茨威格等许多作家都有在咖啡馆中创作、交往的习惯,而当这一空间移植进中国,首先吸引的也正是思想作风洋派的人士,尤其是那些上海文化人。他们纷纷流连咖啡香气中,不仅切身体会着这种异域语境,还通过文本书写在纸上再造这一空间,为今天的我们留下往昔侧影,起码,给今天的上海人一些关于喝咖啡的更渊久的理由。

  上面提到的淮海路,民国时期叫做霞飞路,是贯穿法租界的核心街区。因此地交通便利、经济繁荣,尤其是大批外国侨民集中,自然成为咖啡馆林立的地界。据统计,到上世纪30年代中期,这条充满法式风情的街上,咖啡馆已达125家——比起今日,可谓有过之无不及。这里面,开罗之夜、文艺复兴、DD"S、巴尔干、君士坦丁堡、卡夫卡斯等均是名噪一时的咖啡馆,多次出现在有钱又有闲的海派文人笔下。以曾朴、曾虚白父子为核心的“真美善”文人群、以邵洵美为核心的“金屋”文人群在这一带的咖啡馆中过从甚密,广泛会集了张若谷、傅彦长、黄震遐、朱应鹏、章克标、滕固、李青崖、徐霞村、田汉等人。

  上世纪30年代霞飞路上的咖啡馆。

  喝咖啡的民国现代女性们。

  尤其是张若谷,不得不“赞叹”一句,这位深深仰慕法国文化的沪上作家真可谓是上海咖啡馆的头号粉丝。他写下诸多在霞飞路各家咖啡馆中闲坐观赏的散文,称咖啡馆“不仅是近代都会生活中的一种点缀品,也不只是一个幽会聚谈的好地方”,其“最大效益”,乃是“影响到近代的文学作品中去”。他甚至身先示范,专门出了一本名为《珈琲座谈》(“珈琲”乃假借日文汉字写法)的文集,宣称咖啡馆的好处:第一是“刺戟”(即刺激),第二是“座谈”,第三是“店中所雇佣的侍女”。1927年11月,他在《申报》上正式提出“到咖啡馆去”的口号,号召文人们模仿西方作家,到咖啡馆中聚谈文艺,打造上海本土的“文艺咖啡”。一时竟颇有影响,他的好友、《申报·艺术界》主编朱应鹏或许是响应号召,亦在报上开出了一个“珈琲座”栏目,如同一个纸上的咖啡馆,以传媒空间的形式公开谈论文艺与八卦。

  张若谷的《珈琲座谈》。

  在这一股潮流中,诸多文人也纷纷“下海”,亲力亲为创办起咖啡馆来,先是田汉跃跃欲试,在“珈琲座”刊出招股广告,称他的南国书店拟“附设一精美之咖啡店”,并“训练懂文学趣味的女侍,使顾客既得好书,复得清谈小饮之乐”。从这则启事中,便可看出田汉浪漫才子气质之浓,以及对咖啡馆感情之深,这也与他的留日经历有关。早在1920年,他便写出戏剧《咖啡店之一夜》,大概是目前所见的第一个关于咖啡馆的文学文本。故事讲述了咖啡店侍女白秋英因身份地位低被大学生恋人始乱终弃、遁入迷惘空虚的剧情,灵感来源于田汉和留日朋友常常在咖啡馆中“热辩哀歌”的经验,但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他对不平等的阶级、性别问题的关切。1926年,他筹拍的左翼电影《到民间去》中,让咖啡馆侍女美玉跟从进步青年回乡进行乡村建设,仿佛是给《咖啡店之一夜》补上了一个“光明的尾巴”,从中体现出左翼作家对“革命”的一些最初的理想化的理解。

  除了田汉,其他创造社成员对开咖啡馆似乎也都兴趣高涨,比如畅销书作家张资平在北四川路开了一家“文艺咖啡”,周全平开了一家“西门咖啡”(座椅还是从张资平那里转移来的)。当然还有开办在创造社门市部二楼的,曾与鲁迅、郁达夫闹出一桩著名文坛公案的“革命咖啡店”——“上海咖啡”。其所在的北四川路位于日侨集中的公共租界虹口区,当时也是咖啡馆集中的区域,只是比起霞飞路来,这边的咖啡馆简朴得多。

  在咖啡馆里喝咖啡聊天的鲁迅等人。

  如果说霞飞路上的华丽咖啡馆是异国小资风情的集散地,那么北四川路上的咖啡馆,可以说与中国革命密不可分。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后,众多左翼文人定居、工作于北四川路,包括郑伯奇、冯乃超、阳翰笙、钱杏邨、蒋光慈、冯雪峰、夏衍等,他们经济多数不算宽裕,住处也狭小逼仄,惠而不费的咖啡馆自然成为了偏爱的去处。尤其是他们常常聚首的位于998号的犹太咖啡馆“公啡”,因联合鲁迅召开“上海新文学运动者底讨论会”,在此达成了“有将国内左翼作家团结起来、共同运动的必要”之意见,被誉为“左联”的摇篮,在“左联”史上有重要地位。如今上海位于多伦路的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中,就有“公啡”的模型。

  公啡咖啡馆旧照。

  回归历史现场,不难看到,早在将近一个世纪前,咖啡馆就已早早镶嵌在上海的都市背景板上,成为文人日常出没的空间和书写对象,无论是小资的海派作家,还是风度翩翩的革命者。这也连同种种摩登元素,成为遗留给今日上海人的“遗产”:“我要买咖啡啊”——不是新潮,是传统。(责任编辑:李峥嵘)

相关文章

倒春寒的日子里,喝杯好咖啡

  COFFEE   / COFFEE /   咖啡作为风靡世界的饮品,已经成为不少人的居家工作必备之品。前段时间,某咖啡连锁品牌利用过期原料制作咖啡的消息,拨动了大家对于咖啡食品安全的敏感神经。大...

做苦咖啡巧克力脆皮雪糕时,记住几招,绝对美味

在立秋之前的夏天,如果你不发疯,你会走得太远。苦咖啡脆皮冰淇淋绝对是爱马仕级的。今天就来一盘吧!由二京二材料练习步骤 1。食材准备好了,就可以开始练习了。 2。咖啡粉+糖+牛奶或王耔牛奶都可以。搅拌均...

近镜头丨一杯咖啡里的浓情

时间是忠实的记录者,镌刻着统治者前进的步伐。4月18日起,新华社开设“特写中的温暖瞬间”专栏,精心挑选党的十八大以来* * * * *治国理政的精彩瞬间,讲述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温暖故事。(点击观看视频)...

连锁咖啡店组团来厦 你会打卡?

经济观察连锁咖啡店来厦门你会打卡吗?记者走访卖场,了解消费者、经营者和专家的看法。厦门日报讯(记者陈箓)近日,有市民注意到,Mstand咖啡将于近期在SM城市广场开业。近半年来,此类连锁品牌咖啡店陆续...

上海一巨头公司:家、咖啡厅、度假酒店...随处办公,你期待吗?

  近年来,工作和生活如何平衡   的话题一直不绝于耳   如今,已经   有公司率先推出了解决方案   2月14日,在线旅游平台   携程集团宣布   将在全公司推行混合办公制度   携程将于3月...

中国“最洋气”的大城市,国际知名度高,咖啡馆数量据说世界第一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城市开始受到大家广泛的关注,国际知名度也变得越来越高。   不过,要说中国在国际上知名度最高的大城市之一,那就肯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