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你挖人家恐龙骨头做什么

cafe6个月前默认801

  科学咖啡馆

  实习生 江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想象一下,你拥有让时光倒流的能力,你每走一步,时光就倒退75年,大约是人的一生。你走啊走,每天走1万步,坚持200天之后,你就回到了1.5亿年前。

  想象一下,当你抬起头,一个拥有巨大双翅的黑影掠过天空,那是翼龙;一只背上插满尖尖“钢板”的“肉墩子”正在低头吃草,那是剑龙;突然,震天撼地的脚步声响起,旁边走过一只脖子和尾巴都奇长的壮硕“蜥蜴”。有多长呢?要15个姚明并起来,才能从头抵到它的尾巴,那是梁龙……

  想象一下,你看倦了,开始后退,让时间公平而冷漠地走过每一个生命。日出日落变换不停,无数物种诞生了,又有无数物种灭绝。在你返程的200天里,人类的历史只占大约最后一个星期。

  现在你来到了2021年6月10日,广西东兴市,在高铁站前路的施工场地里,你看到一位叫李东升的挖掘机师傅像往常一样开动着机器,轰隆隆,随着挖掘机钢铁摇臂上下挥动,山坡大量的岩石被破碎出来,尘土满天。经过一夜雨水的洗刷,次日清晨,李师傅发现了岩层中的异样:一些疑似骨骸的东西出现在碎石中。

  这是化石吧?李东升在江西见过化石,他心想。

  是的,这是化石。你刚刚穿越时空看到的那些鲜活的生命,在这里已经化为了骨堆,深深埋在了岩石中。

  李东升师傅向东兴市自然资源局上报了这个发现,随后,广西第三地质队的专家受邀来到现场,但他们以矿产勘查为主导,对于古生物化石的种类和年代还不太确定。于是地质队队长打电话给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的专职副总工程师陆刚。

  陆刚的徒弟、当时在研究院承担着全广西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工作的潘艺文也接到这个消息。师徒二人随即坐上了6月13日早上的动车,从桂林赶到了东兴。

  到达现场已经是下午了,潘艺文越过封锁线,走进了施工区域。他看到此时施工队的现场作业已经停下来了,雨后还有些湿的泥土上,站满了广西第三地质队的专家、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和闻讯赶来的记者。

  潘艺文将目光移开人群,看向地上被人群围起来的几块大石头,镶嵌在其中的巨大骨骼清晰可辨。走近观察,还可以看到骨骼的形态和纹路。这样巨大的化石生平罕见,他心中涌起难言的惊喜和震撼。

  随着惊喜和震撼而来的是无比心痛和惋惜。

  由于施工现场长期烟尘弥漫,此前连续多日的施工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对化石点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破坏,现场的骨骼化石大多已经断裂、破碎。若非此前的那场大雨的冲刷,人们还发现不了藏匿在岩石中的秘密。

  当天,师徒二人就开始对化石产出的岩层、化石进行了测量,并做出了严谨的初步判断:极大可能是恐龙化石。随后,师徒二人提出建议:相关部门和人员联合起来,对产地恐龙化石实施抢救性保护工作。

  于是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广西第三地质队、东兴市自然资源局相关的地质和古生物专家迅速联合组建了广西首个古生物化石保护应急工作组。

  随后,为了保护好这一大自然赋予的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等部门先后下达了《广西东兴恐龙化石产地追索调查与对比研究》《东兴市楠木山村恐龙化石产地专项地质调查》等2个课题,项目具体由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承担实施,对该化石产地展开了基本的调查与研究工作。

  这里发现了广西第一块恐龙足迹化石,并成为了中国陆域最南端的恐龙化石点。

  在接下来的研究里,科研人员判定此化石群是一处距今1.5亿年的侏罗纪恐龙、其它无脊椎动物、植物化石产地。目前清理出恐龙骨骼、脚印化石500余枚,其中较大、保存较好的100余枚已经完成修复,从骨骼形态学特征上初步判断该产地既有植食性蜥脚类恐龙也有肉食性兽脚类恐龙,个体上至少有3~4个恐龙个体。

  2023年12月,经过数年的调研、测量、假设和排除后,项目组取得了新的进展:这里是不同区域的恐龙死亡后,部分骨骼被沉积物掩埋,而后由一次地质灾害事件(古地震事件)搬运堆积至此,骨骼在历经漫长的地质年代石化后,最终形成的东兴异地埋藏的恐龙骨骼化石产地。

  这样特殊埋藏和保存方式的恐龙化石产地在国内非常罕见。而在发现点周围1000平方米的极小范围内同时出现了恐龙足迹与骨骼化石,这种“两位一体”的产地甚至在全世界都少有。

  “这是一年多以来最大的成果之一,它为重塑东兴恐龙化石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潘艺文说:“根据我们现有的研究和学识,我们得出了这个结论。但随着后续研究的深入、更有力的证据出现,我们现在的结论也有可能被推翻,这就是科学。”

  从1842年英国解剖学家理查德·欧文的发现,并正式宣告恐龙这一物种的“诞生”,到1902年,黑龙江边的嘉荫出土了中国第一枚恐龙化石至今,在这短短的近两百年时间里,无数科学家投身于恐龙的研究,人类对恐龙的了解不断深入。

  可是,只走了7天的人类,去研究200天以前的骨头做什么?

  在“广西东兴恐龙化石产地追索调查与对比研究”项目负责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潘艺文看来,生命从何而来,人类去向何方?这是科学家们或者说人类在探寻的最大课题。人类赖以生存的这颗蓝色星球生命已生生不息延续了38亿年,对于恐龙的研究仅仅是这漫长时间长河中很短的一部分。对它们的研究,可以为生命的演化进程提供部分科学依据,也能为人类探索未来的去向提供借鉴和预知。

相关文章

《再见爱人4》启示我们,要爱一个具体的人

《再见爱人4》启示我们,要爱一个具体的人

  《再见爱人4》剧照。片方供图   最近,星期四被重新定义为“追更”的“疯狂星期四”,熏鸡和奶皮子的销量突飞猛进,离婚律师多了一个共同研讨的典型案例……这些热议的焦点都来自于正在播出的一档婚姻纪...

“空心村”焕新颜释放新活力 政企合作推动乡村蝶变“共富村”

“空心村”焕新颜释放新活力 政企合作推动乡村蝶变“共富村”

  央视网消息: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云南、投资云南,对云南发展投下了“信任票”。近3年,云南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53.3%,撑起了全省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其中,云南近两年...

各地新春文旅红火开局 节后出游热度不减 消费活力持续释放

  央广网北京2月16日消息 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各地文旅市场新春红火开局,居民节后出游热度不减,消费活力持续释放。   上午9时的海南三亚马岭社区天涯小镇,游客们正在...

青年有信心,未来值得拼

青年有信心,未来值得拼

  视觉中国供图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国各地青年不断奋进的一年。 岁末的**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

中药餐饮热需要多些冷思考

  9月1日,央视报道了青海省和甘肃省的枸杞生产区存在违规违法问题。其中,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在枸杞生产过程中使用焦亚硫酸钠进行“提色增艳”,甘肃省靖远县使用工业硫磺加工枸杞。   青...

聚势赋能 “人工智能+”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

聚势赋能 “人工智能+”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

  2025年开年,深度求索(DeepSeek)掀起“科技风暴”,成为热议高频词。全国两会上,“人工智能+”“大模型”“算力”等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人工智能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行业面貌加快焕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