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尔滨“初代顶流”,我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cafe11个月前默认479

  “人家小砂糖橘都回广西老家等快递了尔滨都拿特产蔓越莓当回礼往南方寄了咱说好的策划第二期呢?那一万字是不是没戏了?”

  我们这不是想把尔滨‘初代顶流’研究细了么?”

  “啥‘初代顶流’啊?

  研究这么细!”

  “冻梨!”

  还记得哈尔滨

  是从啥时候起被称为“尔滨”的吗?

  是从冻梨这种能砸钉子的北方“硬汉式”水果

  被切片摆盘,以花一样的品相招徕外地游客引得本地人大呼:“尔滨呐,你让我感到陌生”时开始的

  一开始,这种摆盘只是为了服务初来乍到对冻货吃法不甚熟悉的南方“小金豆”毕竟……

  愣是让游客们凭一“嘴”之力把冻梨吸成“冻梨.zip”这就不光费嘴了对肺活量也是种考验

  左边这位的“冻梨压缩包”还算大小合适,右边这个……

  难怪有网友发问:

  “我那行李能不能帮我抽个真空?”

  网友可以开玩笑尔滨却不忍心让游客费劲后来这冻梨的“造型设计”甚至随着服务意识的飞速升级逐渐“卷”到了不受控制的地步眼瞅着十六宫格都要装不下了

  啥?你说右上角混入了一个奇怪的造型不是摆盘,是“挂杯”?

  来,上个大图!

  这是“冻梨特饮”的一种最近内卷大潮从“吃冻梨”涌向了“喝冻梨”冻梨美式、冻梨拿铁制霸尔滨乃至整个东北咖啡界不说又有“冻梨·花”泡的茶横空出世

  惊艳了游客的同时更惊呆了本地人:

  “切块儿切片儿也就算了这咋还雕上花儿了?”“冻梨自个儿也没想到有朝一日能这么高雅吧?”雅致的冻梨雕花还“吃喝两用”,文武双全文能杯中绽开芬芳武能孜然辣椒全放

  这种“神秘”的新吃法甚至还有甜口、咸口可供选择让本地人直呼:

  太“梨”谱了!

  事实证明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尔滨做不到冻梨雕花之后带有冻梨和奶油夹心的冻梨蛋糕又上了热搜

  至此,冻梨“已成艺术”

  网友感慨:尔滨呐,你对游客这是不是有点儿“溺爱”了?

  有关冻梨的“神展开”

  已经梳理得差不多了现在,让我们回到故事的最初来看看“冻梨”为什么能成为

  尔滨乃至整个大东北的“顶流”

  当然还有一个更严肃的问题在成为“艺术品”之前这玩儿到底咋吃啊?

  冻梨的起源

  东北地区的冬天漫长寒冷从进入11月到转年3月前后气温基本都处在零下“冷冻区”出了屋儿,外面就是天然“大冰箱”而且现在家用的冰箱

  冷冻室温度一般才零下18摄氏度

  东北的冬天却能冷到零下二十甚至零下三十多度

  这样的超低温可以达到

  冰封鲜甜的“速冻”效果

  如此特殊的气候条件加上过去冬天能吃着的东西有限

  在东北,冻点儿啥是储备不冻点儿啥是浪费

  因此,当地人素有爱吃冻货的习俗

  冻梨、冻柿子、冻黄桃都是个中翘楚冻梨的历史追溯起来足有一千多年辽代的契丹人就开始吃了——

  据文献记载,契丹人将秋季野生梨果实采集后,置于寒冷的户外,用冰雪覆盖,将其冻实,冻藏起来,以便在冬季食用。

  吃了一千多年

  总结了这么多经验

  那啥梨冻出来最好吃呢?

  一般人的答案是

  ……当地产啥梨就冻啥梨

  但我们那一万字的素材里还真有农科人员关于冻梨品种的分析研究

  图源:王阳,王文辉,佟伟等.基于色香味与质地的冻梨品质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

  上图就是科研人员证实的

  三种品质较好的冻梨

  从左到右分别是

  冻南果梨、冻尖把梨、冻花盖梨

  相关研究显示,经过冻藏后,三种冻梨的香气变淡,单糖、单酸组分含量有变化,但总糖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总酸含量呈下降趋势,冻花盖梨、冻尖把梨的表现尤其明显。冻藏过程中,冻梨的细胞结构被破坏,细胞中的多酚氧化酶与氧气结合,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发生酶促褐变形成有色物质,这就是冻梨表皮为黑色的原因。

  小编试着解释了一下

  科研人员的意思

  大概就是告诉我们

  这梨一冻完,虽然香味儿淡了

  但酸味儿也淡了

  只剩下“嘎嘎甜”与鲜梨相比别有一番滋味

  为了这份舌尖上的甜蜜

  那冻黑的皮儿

  磕碜点儿就磕碜点儿吧

  冻梨的“传统吃法”

  知道了冻梨为啥好吃

  终于可以说说

  土生土长的东北人

  是咋吃冻梨的了

  关键的步骤,在于一个字

  “缓”(当地人读一声,huān)

  简单来说“缓”就是用凉水浸泡冻梨“缓缓地”解冻以避免化冻过程中失水过快过多把冻梨整得干巴巴的失去了“灵魂”

  心急吃不着好冻梨

  如果你能抽出耐心“缓冻梨”就是个很美妙的过程

  冻梨果肉的冰点低于零度泡在冷水里,因为冷热交换冻梨表面会形成一层晶莹的冰壳用勺儿把冰壳敲碎了即可食用在很多东北孩子的记忆中给冻梨去冰壳也算是一桩童年趣事

  咔咔把冰敲开

  再把质地变得柔软的“黑梨”咬开一个角

  就可以边嘬汁水边吃果肉品尝沁凉清甜的“冬日特供”啦!

  有尔滨网友表示

  如果冻梨“缓”到位了能切开拿勺儿舀着吃

  口感犹如“冰沙”可谓美味的最高境界

  文艺作品中的冻梨

  东北作家常写冻梨

  萧红在《呼兰河传》里写过

  迟子建在她的散文里写过

  前年那部改编自梁晓声同名小说的

  “东北风”电视剧《人世间》里

  冻梨也是经常出镜的

  “年货果品”“冬日一盼”

  冻梨当然

  不光见诸东北作家笔端

  我们在草地周刊11年前的报道里翻到了爱研究“京味儿”“京范儿”的文化学者崔岱远写的冻梨——

  只有橘子大小的楸子梨冻了之后变成又黑又圆、光溜梆硬的小铁蛋,这就成了著名的“冻梨”。除夕之夜一家人吃过团圆饭,用凉水泡上半盆冻梨,一边等它慢慢融化一边唠嗑儿。过上阵子捞出来,梨的表面就裹上了一层晶莹的冰壳儿。“咔嚓”一声用手掰开,一个黑不溜秋的梨球儿蹦了出来,中间的果肉却精白爽亮。

  一口咬进去,酸酸甜甜的汁液顺着牙根渗着凉气游走全身,不但解腻而且醒脑,带给东北人特有的快活……

  如今,尔滨带火了东北文旅“卷上天”“梨大谱”的各种吃法其实是当地人在想方设法地将昔日黑土地上“特有的快乐”

  分享给八方来客

  11个“小砂糖橘”来东北游学的时候

  网友为了核对人数

  做了上面这张图

  守护孩子们的警察叔叔

  一人头上顶了个大冻梨

  乍看有点想笑,细想又很有理——

  叔叔们对小朋友的保护

  可不就是主打一个:

  贴身行“dòng”,寸步不“lí”?

  “外表粗犷不羁,内心柔软细腻”如果以这十二个字作为文章结尾您猜我们是在形容啥?冻梨、尔滨、

  还是可爱的东北人?

  “莫言个头小,雪后冻梨白”。

相关文章

中国企业在非洲最北端修建“幸福桥”

中国企业在非洲最北端修建“幸福桥”

  新华社突尼斯8月29日电 通讯:中国企业在非洲最北端修建“幸福桥”   新华社记者黄灵 王一盛   突尼斯比塞大市毗邻地中海,位于非洲最北端。那里漫长平缓的沙滩吸引了众多游客。曾经,当地人谈到海...

(第七届进博会)进博会“全勤生”马来西亚中总: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第七届进博会)进博会“全勤生”马来西亚中总: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中新社吉隆坡11月1日电 题:进博会“全勤生”马来西亚中总: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作者 陈悦林 诗琦   回忆起去年首度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的感受,刚就任新一届马来西亚中华...

湖南:严查“游学研学”等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

  长沙晚报1月16日讯(全媒体记者 舒文)寒假即将来临,为进一步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效,帮助广大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平安祥和、丰富充实、轻松愉快的假期,近日,湖南省教育厅召开了2024年全省寒假校外培训...

杭州的这家菜市如何俘获年轻人的心

杭州的这家菜市如何俘获年轻人的心

  改造后的杭州文二菜市,成为兼具时尚感和烟火气的网红菜市。其中的咖啡店、共享厨房和代炒菜业务,吸引了众多年轻人走进菜市,享受“人间好滋味”。⑦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雨彤拍摄 ①④由崔文瀚拍摄 ②...

AI中国范儿丨2025跃入古画,看中国创变!

  画卷轻展,山河万里   千年笔触,勾勒传奇   2025年,当“古画”与“现代化”相遇   感受不一样的中国式浪漫   看长征火箭冲上云霄   与敦煌飞天共舞   “复兴号”动车组穿越千里江山...

文化中国行|宋韵风与艺术范共生 这个历史街区有点in

文化中国行|宋韵风与艺术范共生 这个历史街区有点in

【/h/]杨摄中新网杭州4月24日电(记者见习记者)一座清河坊,半部杭州史。杭州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南宋都城临安城遗址中心,是杭州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历史街区如何创新发展?或许我们可以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