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尔滨“初代顶流”,我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cafe10个月前默认464

  “人家小砂糖橘都回广西老家等快递了尔滨都拿特产蔓越莓当回礼往南方寄了咱说好的策划第二期呢?那一万字是不是没戏了?”

  我们这不是想把尔滨‘初代顶流’研究细了么?”

  “啥‘初代顶流’啊?

  研究这么细!”

  “冻梨!”

  还记得哈尔滨

  是从啥时候起被称为“尔滨”的吗?

  是从冻梨这种能砸钉子的北方“硬汉式”水果

  被切片摆盘,以花一样的品相招徕外地游客引得本地人大呼:“尔滨呐,你让我感到陌生”时开始的

  一开始,这种摆盘只是为了服务初来乍到对冻货吃法不甚熟悉的南方“小金豆”毕竟……

  愣是让游客们凭一“嘴”之力把冻梨吸成“冻梨.zip”这就不光费嘴了对肺活量也是种考验

  左边这位的“冻梨压缩包”还算大小合适,右边这个……

  难怪有网友发问:

  “我那行李能不能帮我抽个真空?”

  网友可以开玩笑尔滨却不忍心让游客费劲后来这冻梨的“造型设计”甚至随着服务意识的飞速升级逐渐“卷”到了不受控制的地步眼瞅着十六宫格都要装不下了

  啥?你说右上角混入了一个奇怪的造型不是摆盘,是“挂杯”?

  来,上个大图!

  这是“冻梨特饮”的一种最近内卷大潮从“吃冻梨”涌向了“喝冻梨”冻梨美式、冻梨拿铁制霸尔滨乃至整个东北咖啡界不说又有“冻梨·花”泡的茶横空出世

  惊艳了游客的同时更惊呆了本地人:

  “切块儿切片儿也就算了这咋还雕上花儿了?”“冻梨自个儿也没想到有朝一日能这么高雅吧?”雅致的冻梨雕花还“吃喝两用”,文武双全文能杯中绽开芬芳武能孜然辣椒全放

  这种“神秘”的新吃法甚至还有甜口、咸口可供选择让本地人直呼:

  太“梨”谱了!

  事实证明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尔滨做不到冻梨雕花之后带有冻梨和奶油夹心的冻梨蛋糕又上了热搜

  至此,冻梨“已成艺术”

  网友感慨:尔滨呐,你对游客这是不是有点儿“溺爱”了?

  有关冻梨的“神展开”

  已经梳理得差不多了现在,让我们回到故事的最初来看看“冻梨”为什么能成为

  尔滨乃至整个大东北的“顶流”

  当然还有一个更严肃的问题在成为“艺术品”之前这玩儿到底咋吃啊?

  冻梨的起源

  东北地区的冬天漫长寒冷从进入11月到转年3月前后气温基本都处在零下“冷冻区”出了屋儿,外面就是天然“大冰箱”而且现在家用的冰箱

  冷冻室温度一般才零下18摄氏度

  东北的冬天却能冷到零下二十甚至零下三十多度

  这样的超低温可以达到

  冰封鲜甜的“速冻”效果

  如此特殊的气候条件加上过去冬天能吃着的东西有限

  在东北,冻点儿啥是储备不冻点儿啥是浪费

  因此,当地人素有爱吃冻货的习俗

  冻梨、冻柿子、冻黄桃都是个中翘楚冻梨的历史追溯起来足有一千多年辽代的契丹人就开始吃了——

  据文献记载,契丹人将秋季野生梨果实采集后,置于寒冷的户外,用冰雪覆盖,将其冻实,冻藏起来,以便在冬季食用。

  吃了一千多年

  总结了这么多经验

  那啥梨冻出来最好吃呢?

  一般人的答案是

  ……当地产啥梨就冻啥梨

  但我们那一万字的素材里还真有农科人员关于冻梨品种的分析研究

  图源:王阳,王文辉,佟伟等.基于色香味与质地的冻梨品质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

  上图就是科研人员证实的

  三种品质较好的冻梨

  从左到右分别是

  冻南果梨、冻尖把梨、冻花盖梨

  相关研究显示,经过冻藏后,三种冻梨的香气变淡,单糖、单酸组分含量有变化,但总糖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总酸含量呈下降趋势,冻花盖梨、冻尖把梨的表现尤其明显。冻藏过程中,冻梨的细胞结构被破坏,细胞中的多酚氧化酶与氧气结合,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发生酶促褐变形成有色物质,这就是冻梨表皮为黑色的原因。

  小编试着解释了一下

  科研人员的意思

  大概就是告诉我们

  这梨一冻完,虽然香味儿淡了

  但酸味儿也淡了

  只剩下“嘎嘎甜”与鲜梨相比别有一番滋味

  为了这份舌尖上的甜蜜

  那冻黑的皮儿

  磕碜点儿就磕碜点儿吧

  冻梨的“传统吃法”

  知道了冻梨为啥好吃

  终于可以说说

  土生土长的东北人

  是咋吃冻梨的了

  关键的步骤,在于一个字

  “缓”(当地人读一声,huān)

  简单来说“缓”就是用凉水浸泡冻梨“缓缓地”解冻以避免化冻过程中失水过快过多把冻梨整得干巴巴的失去了“灵魂”

  心急吃不着好冻梨

  如果你能抽出耐心“缓冻梨”就是个很美妙的过程

  冻梨果肉的冰点低于零度泡在冷水里,因为冷热交换冻梨表面会形成一层晶莹的冰壳用勺儿把冰壳敲碎了即可食用在很多东北孩子的记忆中给冻梨去冰壳也算是一桩童年趣事

  咔咔把冰敲开

  再把质地变得柔软的“黑梨”咬开一个角

  就可以边嘬汁水边吃果肉品尝沁凉清甜的“冬日特供”啦!

  有尔滨网友表示

  如果冻梨“缓”到位了能切开拿勺儿舀着吃

  口感犹如“冰沙”可谓美味的最高境界

  文艺作品中的冻梨

  东北作家常写冻梨

  萧红在《呼兰河传》里写过

  迟子建在她的散文里写过

  前年那部改编自梁晓声同名小说的

  “东北风”电视剧《人世间》里

  冻梨也是经常出镜的

  “年货果品”“冬日一盼”

  冻梨当然

  不光见诸东北作家笔端

  我们在草地周刊11年前的报道里翻到了爱研究“京味儿”“京范儿”的文化学者崔岱远写的冻梨——

  只有橘子大小的楸子梨冻了之后变成又黑又圆、光溜梆硬的小铁蛋,这就成了著名的“冻梨”。除夕之夜一家人吃过团圆饭,用凉水泡上半盆冻梨,一边等它慢慢融化一边唠嗑儿。过上阵子捞出来,梨的表面就裹上了一层晶莹的冰壳儿。“咔嚓”一声用手掰开,一个黑不溜秋的梨球儿蹦了出来,中间的果肉却精白爽亮。

  一口咬进去,酸酸甜甜的汁液顺着牙根渗着凉气游走全身,不但解腻而且醒脑,带给东北人特有的快活……

  如今,尔滨带火了东北文旅“卷上天”“梨大谱”的各种吃法其实是当地人在想方设法地将昔日黑土地上“特有的快乐”

  分享给八方来客

  11个“小砂糖橘”来东北游学的时候

  网友为了核对人数

  做了上面这张图

  守护孩子们的警察叔叔

  一人头上顶了个大冻梨

  乍看有点想笑,细想又很有理——

  叔叔们对小朋友的保护

  可不就是主打一个:

  贴身行“dòng”,寸步不“lí”?

  “外表粗犷不羁,内心柔软细腻”如果以这十二个字作为文章结尾您猜我们是在形容啥?冻梨、尔滨、

  还是可爱的东北人?

  “莫言个头小,雪后冻梨白”。

相关文章

“台湾娘子”张平宜的凉山情缘

“台湾娘子”张平宜的凉山情缘

  中新社成都3月30日电 题:“台湾娘子”张平宜的凉山情缘   中新社记者 王鹏   “凉山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也想改变凉山孩子们的人生。”近日,在成都市一家烘焙店里,来自台湾的张平宜讲述着自己...

在消博会上感受青年消费观之变

【/h/]中国青年报海口4月16日电(中青网记者谢孟媛、Zhongqing记者任明超)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正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在连续几天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年轻消费者的消费...

春节假期北京消费市场迎“开门红”

  本报北京2月1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从北京市商务局了解到,春节期间,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企业实现销售额77.4亿元,同比(农历...

感受高质量发展的脉动(深度观察)——从四个维度看2024年中国经济

感受高质量发展的脉动(深度观察)——从四个维度看2024年中国经济

  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人形机器人“启江二号”正在抓取橙子。   张 敏摄   我国首次自主研制的最大功率、最高技术等级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   李润博摄   集“桥、岛、隧、...

“闲”置资产“忙”出圈——天津城市更新观察

“闲”置资产“忙”出圈——天津城市更新观察

  新年伊始,漫步天津市天开高教科创园,一阵阵面包香气飘散街头,牛肉面馆里排起了长队。抬眼望去,银行、电信营业厅、咖啡厅人来人往。一支二三十人的参观队伍正跟着讲解员穿行在楼宇间…… 天开高教科创园...

这个夏天,外国游客“海”了!

这个夏天,外国游客“海”了!

  意大利游客在北京天坛公园体验太极拳后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   韩国游客在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黄石寨景区游览。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摄   北京首都机场边防检查站的民警协助一名美国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