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跑赢大都市!旅游“出圈秘籍”是啥?
【/h/]今年五一假期大家都去哪了?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数据,国内旅游人数为2.95亿人次。除了大都市和著名景区,县城正成为旅行的“新宠”。
【/h/]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五一小长假期间,四线及以下城市旅游预订订单同比增长140%,增幅明显高于一二线城市,文化旅游下沉趋势明显。
【/h/]为什么县域旅游越来越受欢迎?有什么优势?
【h/]01
【/h/]反向旅游呈上升趋势。县城虽然小,但设施也很齐全,交通、住宿和餐饮都有一定的基础。如果再加上青山绿水、文物古迹和特色美食,会比去大城市“挤人”更香。
【/h/]有网友坦言,“县城满足了我对旅行的所有想象”。而且县内的文旅消费相对较低。根据旅行平台数据,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县域市场的酒店平均价格仅为一二线热门城市平均价格的一半,因此您可以入住400元左右的高端和豪华酒店。进入县城不是“退而求其次”的结果,而是一种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h/]02
【/h/]沉浸式旅行广受欢迎。今天的游客,更多的不是为了看什么,而是调动所有的感官,在观看的同时,还要去品尝、聆听、嗅闻、触摸,甚至更抽象的精神感受。他们更关心体验有趣和有益的生活方式。
【/h/]对于常年生活在快节奏城市中的人来说,他们向往可以放慢脚步的地方。亲近自然的县域无疑是另一方可以治愈灵魂的小天地。登山、漂流、骑自行车和露营等户外运动也更容易实现。以浙江安吉为例,这里不仅有300多家咖啡店,还有民宿、露营基地、音乐节等各种文化活动。
【/h/]03
【/h/]社交媒体覆盖范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媒体特别是短视频的兴起,以及本地风景渗透空的时间限制,美食、美景和有趣的事情可以通过镜头在指尖传播,并到达每个角落。还有近年来在互联网上流行的“种草”文化:一个网民发现了一个好地方,并将它分享给更多的人,从而产生传播的裂变效应。
【/h/]一些县城把握了网络传播的规律,也在积极借势营销。例如,五一节前,云南弥勒邀请全国200多名摄影师走进弥勒,开展为期两天的摄影活动。通过他们的作品“代言”,弥勒的美景被“倾泻”在网络上,吸引了众多游客。
【/h/]04
【/h/]地方倡议。2022年,* *发布《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支持具有资源优势的县城发挥专业特长,发展成为具有文化旅游等专业功能的县城;根据县域内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可培育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特色民宿、康养养老等产业。
【/h/]无论文化旅游资源多么丰富,我们都不应躺着吃自然和历史的馈赠,而应努力使资源流动起来,以现代和时尚的方式进行保护性和创新性开发。据不完全统计,自2023年12月以来,10个省份新增了127个4A景区,其中65%位于县或县级市。例如,河北省正定县近年来加快古城保护提升,打造南关古镇、旺泉古街等特色街区,推动文旅资源与新兴业态融合发展。
【/h/]县域旅游在经济上更具性价比,在体验上可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再加上许多“宠物客户”措施,县和游客的双向选择是合乎逻辑的。
【/h/]当然,与大城市相比,县城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一些“后起之秀”还应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路、厕所等配套设施,积极营造透明、诚信、公平的旅游消费环境。迎来送往的人,也要守住自己的心。我相信更多的县城已经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