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街看见“从前慢”与“现代潮” “文化中国行”集中采访活动走进杭州历史街区
夜色中的杭州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朝记者董魏志阳摄
23日,“文化中国行”来到浙江。当晚,来自* *和当地媒体的90多名记者、编辑分成两组,分别走进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和桥西历史文化街区。
一个清河坊,就是半个杭州的历史。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杭州上城区,是中国开放街道体系的起源地,也是目前杭州最有底蕴和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据了解,目前该街区共有文保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45处,非遗品牌56个,各级非遗项目26个。它是杭州最具历史代表性的步行街。
走在街区里,处处都能感受到古朴的气息和清爽的潮流。
杭州鼓楼的小广场上,一群年轻人正在进行艺术表演,吸引游客驻足欣赏,进一步提升了街区的文化氛围。朝记者董魏志阳摄
鼓楼广场,“城市音乐空室”热闹非凡,“夜风音乐会”正在上演。《城市音乐空房间》采用自然的舞台造型,结合现场的氛围,二次上演民谣等流行音乐。杭州街声团、色引擎等优秀音乐团队经常在这里与市民和游客见面。
旁边的南宋书房为市民和游客打造了一个干净雅致的花园,充满了国潮的韵味。南宋书房总经理赵告诉记者,除了很多与有关的书籍,书店每年还会举办200种左右的活动,包括讲座、展览,以及一些茶、香、印等沉浸式宋式生活体验项目,吸引很多年轻人打卡。
潮流与优雅齐头并进,现代与古典并存。
媒体记者探访杭州大井巷艺术室。朝记者董魏志阳摄
走出书房,不远处,悠扬的戏曲唱腔穿过嘈杂的人声,在历史建筑间久久徘徊。在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的四个角落,一场引人入胜的“阳台戏”正在上演。演员们身着盛装表演了越剧《打金枝》、《追鱼》的选段。据介绍,《阳台戏曲》利用清河坊空历史建筑,打造沉浸式曲艺表演,一幕一幕让观众领略到建筑艺术与表演艺术的融合之美。
不要进行大拆大建,坚持通过微改造进行精细升级;嵌入各类展馆、博物馆等文化业态,丰富市民和游客的文化体验。“天地万物,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聚集在这一幕...此为郯城。”此时“艺术空室”的经理柳岩正在给游客们讲解。艺术室空近日推出“敦煌壁画飞天特展”。高峰期小二楼空每天接待游客800多人。据了解,清河坊街区目前有十余家文化艺术单位,为整个街区注入了浓厚的文艺气息。
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家* *媒体和地方媒体的编辑走进杭州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手工艺博物馆,参观采访油纸伞的制作。朝记者董魏志阳摄
近年来,清河坊街区遵循“修旧如旧”、“以用促保护”的原则,活化利用古建筑资源,打造了环翠楼综合公园、宋韵文化体验等新业态。与此同时,街区的潮流文化业态不断发展,网络名人目前已有30多个潮流品牌。“这几年小区变化很大,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打卡。”杭州市民戴女士家住清河坊。闲暇时,她总是和家人在附近喝咖啡、看展览。
大井巷里,人们悠闲地走着,偶尔停下脚步。大街小巷两侧,咖啡吧、茶室、音乐酒吧错落有致,让市民和游客在休闲中感受“从前慢”。“感觉很干净很干净。相比繁华的商业区,这种感觉很好,很放松。”来自广州的邢先生和邢夫人非常欣赏。
夜晚的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朝记者董魏志阳摄
可以游泳,可以休息,随时在热闹和慢生活之间切换。走出大井巷,我来到了何方街。即使在工作日,这条400米长的街道仍然挤满了游客。熙熙攘攘之中,老城的烟火与淡雅之风交织在久久未散的杭州空的夜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