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岗”能否缓解女性生育后再就业焦虑
【/h/]3月8日,北京市石景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的“三八”妇女节人才招聘会现场,女性求职者人头攒动。受访者供图
【/h/]做了六年全职妈妈的常陆计划今年重新开始找工作。3月8日上午9时,她来到北京市石景山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参加由石景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的妇女节招聘会,此次招聘会首次设置了“妈妈岗”招聘专区。
【/h/]“很多展位都挤不进去。如果你想看到里面张贴的招聘启事,你需要排队。”这是常陆参加过的最拥挤的招聘会。每个展位前都有数十名求职者排队等候申请。这场本应在11点半结束的招聘会,直到12点半仍有多家单位在面试。
【/h/]想象中的开局不利的情况并没有出现。“上下班时间是多少,工作内容是什么,工作是否会占用我的休息时间……”在与一家儿童教育机构沟通10分钟后,常陆与他达成了就业意向。
【/h/]近年来,广东、浙江、湖北、北京等地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纷纷设立“妈妈岗”,为育儿女性提供就业机会。
【/h/]顾名思义,“妈妈帖”是专门针对妈妈的帖子。灵活的工作时间方便妈妈们兼顾家庭和工作。
【/h/]在传统观念中,工作和育儿往往是冲突的。因此,一旦职业女性选择做全职妈妈,将来如果想重返职场,将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妈妈驿站”的出现无疑给春风带来了一些女性求职者。然而,这能缓解女性生育后的再就业焦虑吗?
【/h/]一些全职妈妈重返职场。
【/h/]五年前,孟吕娇选择辞去工作,成为一名全职妈妈。在此之前,她从事书籍排版和印刷工作。平日里的熬夜和周末的加班让她觉得无法平衡工作和家庭。
【/h/]今年春节后,她想重返职场。一个月的时间里,她投了十几份简历,得到了一些回复。“大多数公司的要求是适应加班,周末有任务时随时值班。”
【/h/]常陆的经历与孟吕娇相似。她今年参加了三场招聘会,也遇到了自己心仪的岗位。然而,经过询问,她发现这些职位要么是轮班值班,需要在夜间工作,要么是她已超龄。“我需要一份既方便接送孩子上下学,又能在周末和节假日陪伴孩子的工作。”
【/h/]与以往求职不同的是,与求职者普遍看重的薪资水平、福利待遇和企业发展前景相比,“弹性工作时间”是他们的必备项。孟吕娇说:“我需要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人。”
【/h/]在去年的一场招聘会上,石景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服务科副科长马建英开始关注全职妈妈这一群体。“她说,你能为我们的母亲开发一个像‘妈妈帮’这样的帖子吗?”但那时,马建英对“妈妈帮”了解不多。
【/h/]“南方城市探索得比较多,尤其是广东。”马建英开始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和参考,并利用每日招聘会、就业招聘群等渠道挖掘和筛选工作岗位。最后,根据不同妈妈的年龄、技能和职业倾向,今年3月8日,本次招聘会“妈妈帮”招聘区的10家公司提供了“妈妈帮”岗位,包括销售、行政、策划、客服、收银、服装整理员、会员服务等。,最高月薪1万元。
【/h/]3月19日,常陆正式加入北京乐智国际儿童之家担任教师。从她家骑车去上班需要10分钟,她儿子的学校就在花园对面。作为一名灵活的员工,她每天只工作4小时。早上送孩子上学后,她回家处理家务。下午4点,我从公园收到儿子的作业;8点下班一起回家。
【/h/]“妈妈帮”不仅没有“慢下来”,还实现了更好的工作质量和更低的员工流失率。北京乐智国际儿童之家负责人李磊介绍,目前,公司“妈妈岗”有6名灵活妈妈和5名全职妈妈。“细心耐心和对孩子的爱是我们工作的先决条件,我认为妈妈是最适合的。”此外,李磊还发现,很多妈妈曾经都是行业里的精英,但因为选择了妈妈这个身份,她们放弃了很多东西。“如果这些妈妈在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尊重、平等或关怀,她们会愿意一直陪伴我们。”
【/h/]孟律娇还表示,“妈妈帮”提供的一些灵活的照顾政策和人性化的制度,让妈妈们更有归属感,会更加努力工作。
【/h/]让个人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
【/h/]2024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海英建议设立弹性工作、灵活就业的“妈妈岗”。她指出了两个方向:一是鼓励用人单位在车间、生产线和管理岗位设置“妈妈岗”;二是在社区公益项目中设立“妈妈驿站”,为全职妈妈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提供服务。
【/h/]“妈帮”立刻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
【/h/]有网友表示“缓解了职场焦虑,希望大力推广”。也有网友认为,“妈妈帮”的存在可能会加深社会对传统性别分工的认可,并认为“带孩子只是妈妈的事”。
【/h/]2023年9月至11月,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对北上广深一线城市40岁以下全职妈妈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2.7%的全职妈妈有再就业计划,其中38.4%的全职妈妈希望进入正规单位或全职就业,48.3%的全职妈妈希望从事兼职和弹性工作。
【/h/]然而,由于长期不上班和年龄限制,35岁以上的全职妈妈一般很少有再就业的机会。常陆坦言,他刚开始找工作时非常胆小,他期待有一份工作,这样他的个人价值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妈妈帮”的出现“确实缓解了我们全职妈妈再就业的焦虑”。
【/h/]“照顾孩子,照顾老人,做家务,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没有朋友,甚至没有人。”崔霞这样描述自己当了9年全职妈妈的生活。
【/h/]现在她在山东潍坊一家服装加工厂的“妈妈车间”工作。她早上送孩子上学,8点钟到达工厂。骑电瓶车只需要5分钟。中午回家吃饭;下午5点接孩子放学。“有事的话,随时可以请假。”她坦言自己不是为了工资,而是为了找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偶尔,在休息时间,崔霞会和几个同事一起聚餐、逛公园。因为融入社会,她的生活已经开始变得丰富多样。
【/h/]孟吕娇说,她第一次看到“妈妈帮”的帖子时,心里会有些落差。“有些帖子似乎是一种‘职务降级’”,但她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搞清楚自己的人生规划,以及生活中哪个部分更重要。”她认为孩子是她目前生活中的第一位,所以她对目前的工作非常满意。一方面,她可以有时间照顾孩子,另一方面,在离开了节奏非常快的排版和印刷书籍的岗位后,“我发现我可以重新开始职业探索和规划,并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
【/h/]谈及工资低的问题时,孟吕娇很平静。“如果我得到一些,我就会失去一些。我现在的工作给了我身心和家庭最大的满足和平衡,所以损失一些钱是正常的。”
【/h/]“我从没想过工作能给我带来这么多快乐。”缝纫、填充和整理...伴随着电动缝纫机清脆悦耳的“哒哒哒”声,崔霞每天都在“妈妈的工作间”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在工作中,我是一个工人,而不是任何人的母亲。”
【/h/]这位激励马建英的“宝妈”后来加入了北京的一家残疾人康复中心。今年,她回馈社会,提供了一些“妈妈岗位”,帮助更多的全职妈妈走向社会。“妈妈帮助妈妈,这种良性、积极的循环让我非常感动。”马建英说。
【/h/]“妈帮”不是终点。
【/h/]在采访过程中,许多妈妈告诉记者,她们确实想找一些与以前工作经验更匹配的办公室工作,但很少有公司提供这样的工作。
【/h/]记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妈妈岗”多存在于劳动密集型岗位,如工厂流水线工人、收银员、客服、配送员、销售员等。由于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性较低,这类工作更符合柔性管理的要求。这也意味着“妈妈岗”岗位相对简单,它涵盖的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较少,更不用说晋升渠道了。
【/h/]在之前的招聘会上,常陆还咨询了几家公司的办公室文员职位。“对于全职照顾孩子的母亲来说,这些公司有年龄限制,所以他们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公司。”。
【/h/]与流水线岗位相比,文员岗位通常上下班时间固定,工作环境舒适,薪资相对固定。记者致电杭州一家招聘文员为“妈妈帮”的企业,对方表示该岗位要求求职者年龄不超过35岁。
【/h/]“我认为‘妈妈帮’只是一个过渡,而不是结束。几年的过渡期可以让全职妈妈有时间进行职业规划。”马建英认为,我们不仅应该给他们提供“妈妈岗位”,还应该提供一些支持服务,例如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
【/h/]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古荡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职业技能培训不仅可以提升自己,还可以帮助全职妈妈探索新的就业创业机会和方向。在古荡街道民生综合体,经常有失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前来参加街道组织的花艺师、咖啡师、面点师、面包师等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人员以针织培训为例。“学生学习针织技能后,结合我们创业课程的创业指导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h/]目前,一些用人单位出于管理混乱、用工成本可能增加等现实考虑,不愿设立“妈妈岗”。马建英曾经遇到一家公司,去年提供了一个“母亲岗位”,但今年退出了,理由是“女性提前离开去接孩子,这真的不容易管理”。
【/h/]如何有效打消企业的相关疑虑值得探讨。例如,2022年7月,广东省中山市出台《关于大力推广“妈妈岗”新就业模式的若干措施》,提出对符合条件申报“妈妈岗”的用人单位实行每月社会保险补贴300元/人、岗位补贴100元/人;对符合条件申请“妈妈帮”灵活就业的人员,实行每人每月300元社会保险补贴。
【/h/]同时,用人单位可以在三年内按照实际用工人数每人每年7800元依次扣除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
【/h/]李磊说,如果政府能够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就可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积极性,进而为社会提供更多“母岗”。
【/h/]马建英还希望中山的类似探索能在更多城市推广。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深有同感:“每个母亲的就业都给背后的家庭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支持。家庭收入多了,社会就更和谐稳定,经济就更有活力。”
【/h/]中青报王忠清见习记者陈晓记者许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