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北京快递小哥:“多赚点”是最大期望
中青报王忠清见习记者刘银恒记者黄冲
6月12日,北京清晨6点,天已经亮了。
洗漱完毕,年过40的王强穿上防晒衣,戴上太阳帽和防晒口罩,骑着电动车来到东直门地铁站,打开手机上的外卖骑手应用,一旦“你有新的外卖订单”提示音响起,他就去取餐,开始配送,穿梭在城市的钢筋丛林中。
6月12日,北京,一名快递员在烈日下包装货物。刘玉恒/摄
最近几天的高温让这些户外工作者面临了更多的挑战。
据* *气象台消息,6月11日,河北、北京中南部、天津、山西中南部、陕西中部、河南、山东、安徽北部、新疆沿天山一带出现35 ~ 39℃的高温天气,石家庄达41.2℃,成为继海口之后今年第二个突破40℃的省会城市。12日,* *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北方大范围高温天气将持续到14日。
6月12日,10点刚过,太阳已经在炙烤着地面。
快递员林超把电动车开到东直门某写字楼下,迅速开始分拣包裹。“楼上有很多公司,要一起送。”
6月12日,北京,一名办公室保安在执勤。刘玉恒/摄
林超不停地弯腰收拾东西。虽然穿着公司发的速干工作服,但他还是止不住出汗,衣服很快湿透,满脸通红。他说,“去年天气热,公司给我们涨工资,发了一些防暑用品。我希望我们今年能在炎热的天气里挣更多的钱。”
在炎热的天气里,各种冷饮都卖得很好。6月12日上午9点半,送货员江瑶提着20多杯奶茶,在一栋写字楼里等着电梯把这些饮料送到一家公司。
他说最近奶茶和咖啡的订单特别多,有人在便利店订了20多根冰棍。交付这份订单时,他采取了“极其细致”的保温措施,“担心冰棍会融化”。
去年,他所在的配送平台针对高温天气采取了“重量补贴”、“时间补贴”等多种措施,他希望今年能再次拿到这些“补贴”。
6月12日,一名送货员在北京送货。刘玉恒/摄
“赚得更多”是他们最大的期待。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梁力提醒,高温下工作容易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衡,增加中暑风险。
王强说,这几天确实有同事出现了中暑的症状,就去阴凉处缓一缓。“每个人都想坚持住,不倒下。”
相关企业正在做好高温下工人的保障工作。
中午12点,东直门附近的一个项目工地,穿着长袖长裤的工人正在吃饭。“穿长袍可以防止晒伤和钢筋烧伤”。工地的告示牌上写着作业时间。12至15度气温极高时,工人可暂停室外作业,在阴凉的房间休息。
5月底,饿了么上海长风站送货员李春明收到了一个来自平台的清凉包,里面有骑行杯、防晒口罩、冰套和防水手机袋。“热天皮肤容易晒伤。这次送口罩,特别实用。”
根据各地不同的天气情况,饿的时候发了两个版本的爽包。在极热地区,蓝骑士还会收到防晒衣。
美团配送骑手支持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特殊天气下,美团配送支持专班将启动应急机制,为骑手提供配送时间,消除天气带来的差评,动态调整配送半径,减少骑手暴露在户外的时间。美团外卖将投入“高温关爱基金”专项补贴,以更精准、多元化的方式增加骑手在高温下的劳动收入。
根据北京市相关文件规定,高温津贴发放时间为每年的6-8月。目前室外露天作业人员高温津贴不低于每人每月180元;在33℃以上(含33℃)室内作业场所工作的,高温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高温津贴是劳动者工资的组成部分,应计入工资总额,但不计入最低工资标准。
北京市人社局、卫健委、疾控中心、市总工会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将对有高温作业的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建筑、电力、机场、园林绿化、景区等露天从业人员相对集中的用人单位,突出环卫工人、网络配送员、快递员、保安、导游、民生设施等岗位人群。通过协调联动,进一步督促用人单位落实防暑降温主体责任,全力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