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非合作)非洲青年“扎根”重庆15年:从语言不通到“嘿得行”

cafe1年前默认1022

  中新社重庆9月5日电 题:非洲青年“扎根”重庆15年:从语言不通到“嘿得行”

  作者 张旭

  张开双臂,非洲青年萨米(Sami)露出标志性的微笑,无需音乐和舞蹈,人们便会被这位中国国家4A级景区“台柱子”的热情所感染。

  萨米来自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已来渝工作15年,现为美心红酒小镇的一名舞蹈演员,还兼顾了部分管理工作。4日晚,萨米接受采访时,在普通话和重庆方言间切换自如,称已从当初的语言不通到现在的“嘿得行”(重庆方言,很厉害的意思)。

  9月4日,非洲青年萨米在重庆涪陵接受采访。张旭 摄

  “我的汉语,都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学的。”萨米说,2009年,他刚到中国的时候,智能手机还没有如今这般普及,翻译软件也不多,好在他当时在重庆洋人街工作,工作性质决定,要跟很多人打交道,“情景式教学”很管用。用了三年左右时间,他不仅能用普通话日常交流,重庆方言也能听能说。

  “中国人很热情,见第一面就会跟你交谈;相处久了,会感受到他们的真诚和友好。”萨米认为,这是自己能够坚持15年的重要原因,这里几乎每个人都对自己很好,他结识了新朋友,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了乐趣,很有安全感。

  2010年,在时任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海勒·基罗斯·格瑟瑟的见证下,重庆洋人街富有非洲风情的建筑群“非洲村”成立,由萨米和其他非洲友人负责管理和经营,可以为到访客人提供非洲咖啡、歌舞表演等服务。

  重庆的饮食习惯与埃塞俄比亚不同,曾对初来乍到的萨米造成一些困扰。不过,萨米已渐渐习惯并爱上麻辣鲜香的重庆美食。如今,他不仅有吃火锅、小面的“重庆胃”,还能自己制作小面、干锅、炒饭等。探亲时,他还专门购置食材,给家人制作重庆美食。

  重庆夏天特别热,萨米还因为“被热哭”,成为当时的热搜事件主角,受到多方关注。不过,这并未减弱萨米对重庆的喜爱之情,在他眼中,重庆城市不仅漂亮,也非常宜居。

  两年前,萨米在一次意外中受伤,在病床上躺了近20天。中国同事忙前忙后,不仅为行动不便的他擦拭身体,还为他特制了美味又健康的食物,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他十分感动。如此种种,萨米有感而发,总是认真地说“我爱中国”。

  在重庆工作、生活15年,萨米早已把这里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未来,他希望和其他非洲友人一起,继续在此表演非洲歌舞、介绍非洲文化和特产,向民众展示原汁原味的非洲风情,并通过他们的工作,增进相互了解,让非中友谊更深厚。

相关文章

边境小城缘何加冠“县咖之王”

边境小城缘何加冠“县咖之王”

  延吉咖啡爱好者在接受咖啡技能培训、体验延吉咖啡文化。受访者供图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十一”假期市场,延吉咖啡行业创业者金红忙着与研发团队调制并推出新品咖啡。   每个重要节日,金红创办的咖...

AI中国范儿丨2025跃入古画,看中国创变!

  画卷轻展,山河万里   千年笔触,勾勒传奇   2025年,当“古画”与“现代化”相遇   感受不一样的中国式浪漫   看长征火箭冲上云霄   与敦煌飞天共舞   “复兴号”动车组穿越千里江山...

理解年轻人的“过年回家焦虑”

  红灯笼挂起,春运大潮的序幕拉开,离乡打拼的“候鸟”们,到了该回家的时候了。这时,有人心中唱着“曾经志在四方少年,羡慕南飞的雁”;也有人感受到了压力、紧张,甚至焦虑,默唱的歌词也变成了“迈出车站的...

行走济南老街区,文化看得见摸得着

■编者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和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本。为深入贯彻* * *文化思想,促进文化传承发展,本报从即日起推出“文化中国·行走齐鲁”全媒...

湖北襄阳17家青创园孵化上千家企业 点燃县域青年创业的火种

  从8年前返乡时的茫然无措,到如今在湖北省襄阳市音乐制作领域小有名气,樊城区建设路21号创意园陪着管泽祯熬过了最艰难的创业初期。“青创园就像我们的家。从创业起步到发展壮大,***为我们营造了非常好...

在埃塞的路边摊,喝一杯咖啡是什么体验?

在埃塞的路边摊,喝一杯咖啡是什么体验?

  在埃塞俄比亚,有人的地方,就会飘出浓郁的咖啡香气。当地俗语说得好:咖啡是我们的面包。街头随处可见的咖啡摊,是这个东非国家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咖啡馆:一种是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