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纪行)“戒欺”二字见证杭州胡庆余堂长盛不衰

cafe10个月前默认581

中新社杭州4月26日电。标题:“不欺”二字见证了杭州胡庆余堂的繁华。

作者是严谨的张斌。

“各行其是,不可欺,医药行业至关重要,尤其是……”

一百五十年过去了。在杭州清河坊的中华老字号药店胡庆余堂,“不作弊”的牌匾高挂至今,后记铿锵有力。这是晚清“红顶商人”胡庆余堂的创始人胡雪岩在开业之初写的。

4月24日,陈含雨向记者介绍胡庆余堂的“禁止欺凌”牌匾。张斌摄

目前胡庆余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墙上的“胡庆余堂国药”字样非常巨大,将近两层楼高。

回到上世纪60年代,胡雪岩的生意如日中天,却在一件“小事”上“挨打”。

相传当时胡的母亲生病,却买了发霉的药。于是,胡雪岩在1874年成为“江南药王”,从建立药号开始,用心经营十年,辐射原料采购、成品药产销、医疗咨询等医药行业的全产业链。

目前胡庆余堂有一个中医博物馆,镇馆之宝就是“金铲银壶”。杭州胡庆余堂国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含雨说,当时用“金铲银锅”制作急救药品“紫雪丹”。因为“朱砂”容易与铜或铁发生反应,如果使用常规的金属工具,产量达不到理想状态。为了保证药效,胡雪岩不惜用黄金133克,白银1835克,打造了“金铲银壶”。

4月24日,胡庆余堂中医馆展示“金铲银壶”。张斌摄

“‘不作弊’牌匾上说要‘获取真相,完善制度’,其实就是靠着‘多予少取,先予后取,不一锤子买卖’的态度,让药号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历久弥新。”陈蕴涵理论。

这种态度让胡庆余堂在风雨飘摇的近代中国站稳了脚跟。

诸葛粉,胡的皮温丹...这些药名牌匾至今还挂在大厅里。陈含雨说,胡庆余堂当时有470多种方剂,以南宋“太平惠民和记药房局”的官方、传统方药、名医方药、秘方为基础,传承创新至今。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药行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这家老药店焕发青春,拓展成为保护、传承、展示中医药历史文化的窗口。

4月24日,胡庆余堂中医馆,非遗大师展示中药炮制技艺。张斌摄

除了“金铲银壶”,馆内的中药博物馆还陈列着近千种草本植物和动物标本,以及民国时期胡庆余堂的营业执照、贝壳铲等中药加工所需的老物件。

记者走访时,胡庆余堂正在开展调研活动。数十名小学生走进药店,学习“禁止欺凌”的理念,用中草药制成香囊,沿街叫卖,为清河坊本已热闹的历史文化街区增添了更多趣味。

带队的杭州市娃哈哈小学副校长闫妍告诉记者,类似的研究已经开展多年,希望让学生走进保存完好的老药店,领略中国传统文化。陈含雨说,药店跨界研究,也是为了发挥资源优势,潜移默化地为孩子们种下中医文化的种子。

在2023年底开业的胡庆余堂咖啡店,记者品尝了依托经典养生古方,在咖啡中加入中草药的人参拿铁和陈皮红豆拿铁。味道是不同的,他们喝了强烈的健康感。

陈说现在的咖啡店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打卡。胡庆余堂也希望推广“饮食道德,延年益寿”的中医“平衡饮食”文化,服务现代人的健康需求。

“虽然做咖啡不是最专业的,但是我们知道怎么做精品咖啡,我们用的材料也不错,所以结果不会差。”他说。(完)

相关文章

湖北襄阳17家青创园孵化上千家企业 点燃县域青年创业的火种

  从8年前返乡时的茫然无措,到如今在湖北省襄阳市音乐制作领域小有名气,樊城区建设路21号创意园陪着管泽祯熬过了最艰难的创业初期。“青创园就像我们的家。从创业起步到发展壮大,***为我们营造了非常好...

菽香里社区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探索,成为成都发展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的缩影——菜市场的烟火气“嵌入”咱社区

菽香里社区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探索,成为成都发展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的缩影——菜市场的烟火气“嵌入”咱社区

  成都青羊区清波社区,孩子们在运动场地玩耍。   成都青羊区清波社区,居民们在茶馆聊天。   成都青羊区清波社区,居民们打乒乓球。   成都成华区菽香里社区,居民们在家楼下的微型菜市场买菜...

AI同台疯狂炫技 连机器人都卷起来了

  11月19日,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在浙江乌镇开幕。来自泰国的网红博主爱中实地探访博览会,感受现场超高的AI“浓度”。从化身宇航员开启“太空之旅”到和诗仙李白“同框饮酒”,...

台湾“咖啡大叔”新疆创业记:以“咖”会友见证行业变迁

  中新社乌鲁木齐8月17日电 题:台湾“咖啡大叔”新疆创业记:以“咖”会友见证行业变迁   作者 胡嘉琛   决定在新疆开始事业之前,来自台湾云林县的赖纪戎游历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早期喜欢四处...

走!去乌兰哈达火山 开启冬夜神奇“冰火”之旅

走!去乌兰哈达火山 开启冬夜神奇“冰火”之旅

  现在北方已经进入冰雪季。今年冬天,各地的“冰雪旅行”依旧是热力不减。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乌兰哈达火山群分布着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火山30多座,被誉为天然的“火山博物馆”。独特的地质景观和丰富的...

古城“微改造” 烟火暖人心

  “早晨菜篮子,夜晚咖啡屋”,“楼下烟火气,楼上艺术范”——市井气息与时尚元素悄然交融,这是陕西西安碑林区建国门“老菜场”的日常。   清早,70岁的薛奶奶拎着菜篮子走出家门,三五分钟便来到“老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