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纪行)“戒欺”二字见证杭州胡庆余堂长盛不衰

cafe1年前默认600

中新社杭州4月26日电。标题:“不欺”二字见证了杭州胡庆余堂的繁华。

作者是严谨的张斌。

“各行其是,不可欺,医药行业至关重要,尤其是……”

一百五十年过去了。在杭州清河坊的中华老字号药店胡庆余堂,“不作弊”的牌匾高挂至今,后记铿锵有力。这是晚清“红顶商人”胡庆余堂的创始人胡雪岩在开业之初写的。

4月24日,陈含雨向记者介绍胡庆余堂的“禁止欺凌”牌匾。张斌摄

目前胡庆余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墙上的“胡庆余堂国药”字样非常巨大,将近两层楼高。

回到上世纪60年代,胡雪岩的生意如日中天,却在一件“小事”上“挨打”。

相传当时胡的母亲生病,却买了发霉的药。于是,胡雪岩在1874年成为“江南药王”,从建立药号开始,用心经营十年,辐射原料采购、成品药产销、医疗咨询等医药行业的全产业链。

目前胡庆余堂有一个中医博物馆,镇馆之宝就是“金铲银壶”。杭州胡庆余堂国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含雨说,当时用“金铲银锅”制作急救药品“紫雪丹”。因为“朱砂”容易与铜或铁发生反应,如果使用常规的金属工具,产量达不到理想状态。为了保证药效,胡雪岩不惜用黄金133克,白银1835克,打造了“金铲银壶”。

4月24日,胡庆余堂中医馆展示“金铲银壶”。张斌摄

“‘不作弊’牌匾上说要‘获取真相,完善制度’,其实就是靠着‘多予少取,先予后取,不一锤子买卖’的态度,让药号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历久弥新。”陈蕴涵理论。

这种态度让胡庆余堂在风雨飘摇的近代中国站稳了脚跟。

诸葛粉,胡的皮温丹...这些药名牌匾至今还挂在大厅里。陈含雨说,胡庆余堂当时有470多种方剂,以南宋“太平惠民和记药房局”的官方、传统方药、名医方药、秘方为基础,传承创新至今。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药行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这家老药店焕发青春,拓展成为保护、传承、展示中医药历史文化的窗口。

4月24日,胡庆余堂中医馆,非遗大师展示中药炮制技艺。张斌摄

除了“金铲银壶”,馆内的中药博物馆还陈列着近千种草本植物和动物标本,以及民国时期胡庆余堂的营业执照、贝壳铲等中药加工所需的老物件。

记者走访时,胡庆余堂正在开展调研活动。数十名小学生走进药店,学习“禁止欺凌”的理念,用中草药制成香囊,沿街叫卖,为清河坊本已热闹的历史文化街区增添了更多趣味。

带队的杭州市娃哈哈小学副校长闫妍告诉记者,类似的研究已经开展多年,希望让学生走进保存完好的老药店,领略中国传统文化。陈含雨说,药店跨界研究,也是为了发挥资源优势,潜移默化地为孩子们种下中医文化的种子。

在2023年底开业的胡庆余堂咖啡店,记者品尝了依托经典养生古方,在咖啡中加入中草药的人参拿铁和陈皮红豆拿铁。味道是不同的,他们喝了强烈的健康感。

陈说现在的咖啡店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打卡。胡庆余堂也希望推广“饮食道德,延年益寿”的中医“平衡饮食”文化,服务现代人的健康需求。

“虽然做咖啡不是最专业的,但是我们知道怎么做精品咖啡,我们用的材料也不错,所以结果不会差。”他说。(完)

相关文章

焦点访谈:牢记总书记嘱托 好山好水好经济

焦点访谈:牢记总书记嘱托 好山好水好经济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年冬天的大东北,好不热闹。不仅哈尔滨火出了圈,就是更冷更靠北的漠河、北极村也纷纷成了热门的“打卡”地。特别是号称“中国北极”的北极村,更是迎来游客的爆发式增长。人们说,...

我们的人民城市丨上海:“两张网”里的为民情怀

我们的人民城市丨上海:“两张网”里的为民情怀

  央广网上海11月2日消息(记者冯丽)从“只进一扇门”到“一次不用跑”,从“不见面审批”到“免申即享”,从“城市运行突发事件提前预警”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近些年,随着上海政务服务“一网...

大模型创业青年抱团发展 上海:聚“模”力打造青年“希望之城”

  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兴起,上海徐汇区正全力以赴变革创新范式、构建开放多元的大模型产业生态。团徐汇区委以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为牵引,联合上海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努...

理响中国·创作经验谈:“大家”系列纪录短片如何打造充满魅力的思想课堂

理响中国·创作经验谈:“大家”系列纪录短片如何打造充满魅力的思想课堂

  作者:王蔚(文汇报)   近年来,在上海**宣传部、**外宣办的指导下,文汇报精心策划制作《大家聊巨变》《大家聊创新》等“大家”系列纪录短片,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大家”系列以学者...

江苏无锡:在青干讲习所锻造“尖兵”

【/h/]在江苏省无锡市太华镇徐进村,来自安徽合肥的年轻人杜凡找到了一种讲述红色故事的新方式。他结合太华山新四军景观、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新四军粮库等,与驻村锻炼的青年干部共同打造了“行走在光明中”...

怀旧拼图“碰撞”记忆滤镜,年轻人为何爱上“中式梦核”?

怀旧拼图“碰撞”记忆滤镜,年轻人为何爱上“中式梦核”?

  中新网南昌3月19日电 题:怀旧拼图“碰撞”记忆滤镜,年轻人为何爱上“中式梦核”?   作者 朱莹   社交平台上,传统家具、高噪点场景、老式小区的楼道……搭配上千禧年代的音乐,“中式梦核”引发...